《粉丝为女主播花5万只为听名字》《12岁熊孩子沉迷网络主播,花光父母积蓄打赏主播》《因为孩子看网络直播,这个家庭倾家荡产》……自从网络视频直播开始风靡,这样的新闻相信大家已见怪不怪。别以为这只是吸引眼球的“标题党”,昨日,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记者从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咨询中心获悉,该中心接受因为沉迷网络主播引发心理问题的来访者并不少。
“看网络直播本身并没有错,但花光父母的钱,用尽家里的积蓄,将学业和事业弃之不顾,明显是逾越了界限,这背后的心理因素值得探讨。”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治疗师郑诚说。
一个月“打赏”主播万余元 高二男孩情绪不稳定濒临休学
来做心理治疗时,小亮(化名)正上高二。郑诚与他聊天,他半躺在治疗室舒适的沙发上,一脸憧憬地说,“等我下个月要到零花钱,又可以给主播姐姐送礼物了!”“什么主播姐姐?”郑诚问。一听这话,小亮猛地直起身,滔滔不绝地向郑诚介绍了十来分钟,一扫之前的怠惰神色。
这并不奇怪。小亮之所以来做心理治疗,就是因为他在一个月内将母亲的信用卡刷掉一万多元给“主播姐姐”买虚拟的鲜花和礼物,却对家人态度冷淡,情绪不稳定,成绩下滑,濒临休学,在父母的劝说下前来寻求心理治疗。
而郑诚表示,心理咨询中心像小亮这样的来访者并不少见,多数为年轻人,以男性居多。
孤独苦恼没人理解他将网络主播当成“姐姐”
“我听奶奶讲,在我之前其实有个姐姐。”小亮压低声音说,“不过两岁多就没了(指夭折)。要是她活着,我就有人可以讲话了。”小亮告诉郑诚,由于父亲经商,常年出差;母亲也经营一个小超市,每天起早贪黑,平日里没人陪他说话。
初中时倒是有个好朋友,一起上学,一同游戏,但高中两人不在一个学校,渐渐也疏远了。日益繁重的学业让小亮有些喘不过气。在他看来。周围同学似乎都只顾着在成绩上你争我夺,不再有纯粹的友谊。他每天放学先在楼下吃碗炒饭或者炒面,再回到空无一人的家写作业,日子久了,备感孤单。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某知名直播平台,面对眼花缭乱的主播,他选择了一位粉丝数量极少的姐姐,“我觉得她肯定也没什么朋友,也许能理解我。”他将主播视作自己的亲姐姐,每天夜里偷偷上网,将生活上的烦恼尽数向其倾诉。对方虽然看不到屏幕这端的人,但也愿意以“姐弟”相称,对“弟弟”大段大段的文字予以柔声回应。“弟弟”更是主动送上礼物,且价格越来越高,最终刷爆了母亲的信用卡。
关爱缺失、炫耀攀比…… “对症下药”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发展
“在小亮心里,‘主播姐姐\’扮演了亲人的角色,填补了父母情感关爱的空缺,他觉得无以为报,唯有金钱;另一方面,花掉父母的钱,似乎也是一种无声的抗议,以期引起他们的重视,想来不免心酸。”郑诚表示,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需要反思自己的行为,重视孩子的心理发展,改善他们的成长环境。
但并非所有沉迷主播的心理因素都是如此。在郑诚遇到的另一些案例中,多半是年轻人社会经验不够,阅历不广,对事物的认识尚未肤浅,又出于炫耀、攀比或是“要面子”的心理,所以不惜倾其所有为博主播一笑,“这种全身心的投入也侧面反映了其内心的空虚。”
对于这种情况,郑诚建议,最好先督促他们发展兴趣爱好,增长学识、见识,充实心理的空间,这样才有可能逐渐摆脱虚拟世界的桎梏。至于少数违反法律法规的直播,比如以血腥、暴力、性甚至死亡等内容来吸引眼球的行为,也是为了迎合部分人的阴暗心理和窥探欲望,应坚决拒绝,必要时举报,尽可能为缺乏辨别力和自控力的青少年营造一方净土。
新闻推荐
新华社合肥12月17日电(记者程士华)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安徽省近日决定在沿淮行蓄洪区,特别是保庄圩、庄台,实施垃圾杂物清理攻坚战。记者从安徽省住建厅获悉,今年6月以来,沿淮行蓄洪区有关市县通过开展...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