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家风就是两个字:“感恩”。
“感恩乡亲”“感恩社会”是我父亲从小至今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他在孩提时代赶上了安徽大饥荒,使他不幸沦为孤儿,孤苦伶仃,衣食无源,无家可归。父亲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孩子。从那时起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就播下感恩的种子,发誓长大一定要感恩乡亲们。父亲终于成了编审和作家,环境改变了,但他感恩报答乡亲们的一颗心没有变。2004年父亲说服我们全家,捐出了他自己多年的积蓄和藏书,在家乡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农家书屋(作家书屋),免费向乡亲们开放。14年来,书屋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热情支持,荣获了中央、省、市、县多项荣誉,成为安徽省农家书屋建设的成功典范,他决心要用文化来改变家乡。
记得2004年7月,书屋建设正式启动,在筹建的15个月时间里,父亲从合肥至蒋集乡来回往返38趟,其中有多次是忍着椎间盘疼痛来回奔波的。从合肥至蒋集来回一趟就得颠簸一百四十多公里,回到家里,腰腿疼痛的他上床都困难,妈妈埋怨他,“你这样不要命,何苦呢。”父亲却说:“感恩不能等待,感恩要付出行动!”从那时起我家的感恩家风就逐渐形成了。
父亲的感恩之举、报恩之心感染和影响了我和哥哥,使我们不自觉地参与到父亲的感恩行动中。书屋从创办至今,书屋的申请报告、讲话材料、会议程序等等各种文字材料都是我来打印,第二天需要的材料,需在头一天夜间完成。领导来慰问、媒体来采访、友人来看望,还需要我收发短信接收邮件(因父亲至今不会用电脑),节假日或双休日父亲去书屋时,常常要带上几包书,我就帮他把书送到新亚汽车站(因父亲舍不得打车)。从住处乘公交到新亚汽车站单程需要一个半小时,每次我看到父亲拎着沉重的书籍,非常吃力,但他脸上流露出的一股热情和责任感却深深教育着我。我曾暗暗想,只要我能做的事,尽量帮助他老人家多做一些。
退休后的父亲还为完善书屋的建设而一直四处奔波,到处化缘,以至2016年使书屋扩建完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父亲创办书屋的重要批示中指出:“希望金兴安同志把感恩乡亲办书屋的路一直走下去,用知识和文化带领乡亲走向小康和富裕!”哥哥在派出所工作,天天忙得不可开交,往往是星期天,遇到“情况”也要立马赶到。好不容易轮到休息,又赶上蒋集农家书屋有急事,没办法,父亲只好让哥哥开私家车跑一趟。起初,哥哥十分不乐意,既占了他休息时间,又要他贴油费。后来他慢慢明白了父亲为感恩乡亲创办书屋所付出的艰辛,尽管是好不容易才休息一天,也要先打电话问问去不去农家书屋。近年来,感恩的家风正通过父亲的言传身教在我们家得到了发扬光大,连上小学三年级的孙子也知道把他看过的儿童读物要爷爷带到书屋送给农村的小朋友。
2016年底父亲在家乡召开了“知恩报恩,感恩有你——金兴安谢恩乡亲座谈会”,参会的30多位老人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给予父亲支持和帮助的恩人。会上,父亲、母亲、我和宝宝一家三代人向在座的老领导、老同志、老朋友鞠躬致敬,感谢在父亲青少年困难时期向他伸出援助之手的恩人们。不少媒体均给予及时报道和高度评价,这些报道和照片我都珍藏着,等我的宝宝长大了我要把父亲的感恩故事说给他听,让他也要学会感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优良美德,应该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让每个人都把感恩记在心中并行动起来。
我要把这感恩家风的接力棒,接过来,传下去。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日前获悉,按照安徽省“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今后安徽省将着力打破城乡、地区、行业分割和身份、性别、残疾等歧视,及时纠正招聘过程中限制和欺诈等行为,消除人力资源流动障碍。同时大...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