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省发改委发布《安徽省行蓄洪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17~2021年)》初稿,征求公众意见。江淮晨报、江淮网记者获悉,今后几年,安徽省将全部解决行蓄洪区内安全饮水问题,重点区域实现4G网络全覆盖。
【趋势】
低标准行蓄洪区正在逐步取消
安徽省现有行蓄洪区共有21处,其中淮河流域16处、长江流域5处,总面积为4454平方公里,2017年居住人口约170万人。涉及阜阳、六安、淮南、蚌埠、合肥、滁州、宿州、安庆共8市25个县(区),以及省农垦集团、省司法厅(省监狱管理局)下辖的7个农场。
数量多、分布散、面积大、居住人口多,启用标准低、使用频繁,人与水争地矛盾突出,基础设施明显滞后,经济发展缓慢,安徽省行蓄洪区发展面临困难。当前,行蓄洪区内有贫困人口约28万人,属于全省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
经过持续多年的治理,特别是近年来淮河行蓄洪区调整工程的实施,正在逐步取消部分低标准行蓄洪区。目前,方邱湖、临北段、香浮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正在实施,计划2018年建设完成,实施完成后改为防洪保护区,不再属于行洪区。
【道路】
行蓄洪区内建设里程
将达五千多公里
截至2016年,安徽省行蓄洪区内总里程达5141公里,以乡村公路为主,其中四级以上公路比例为88%。路面结构以简易铺装路或水泥路为主。今后几年,将以完善路网布局、扩大覆盖范围、提升通行能力为重点,大力推进防汛道路、机耕路、乡村公路等延伸畅通、升级改造建设。
按照《规划》,2017~2021年,重点建设区域内乡村道路、防汛道路等,实施道路建设5889公里,其中改扩建3710公里,新建2179公里。目前,合肥开车到上海大约450公里,5889公里相当于跑13趟。
【饮水】
建水厂107座
新增供水群众93万人
截至2016年,行蓄洪区内群众供水水厂有110座,日供水能力为46.1万吨,行蓄洪区内已通自来水群众约77万人。今后几年,将重点解决饮水水质不达标、易反复等问题,保证行蓄洪区农村饮用水全覆盖,大幅提升自来水普及率。
2017~2021年,要全部解决行蓄洪区内安全饮水问题,重点实施水厂建设,提高自来水供水能力,建设水厂107座,其中改造93座,新建14座,增加日供水能力39万吨,行蓄洪区内新增自来水供水群众约93万人。
【通信】
重点区域实现4G网络全覆盖
截至2016年,行蓄洪区内有线通信光缆长度达到2.9万公里,无线通信基站以3G、4G基站为主,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未来几年,以“宽带安徽”建设为依托,升级改造有线通信光缆,加快无线基站建设,实现行蓄洪区重点区域4G网络全覆盖。
按照《规划》,2017~2021年,建设无线基站623座,其中升级基站299座,新建基站324座,实施光缆建设11927公里,其中升级光缆7240公里,新建光缆4687公里。
晨报首席记者方佳伟
新闻推荐
为倡导“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理念,加强驻皖平安各机构的交流沟通,增进彼此间的友谊,11月25日,安徽地区“平安一家亲”健步跑活动在风景优美的庐州公园拉开序幕,本次活动由平安人寿安徽分公司承办,来自...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