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五花八门,施骗花样不断翻新,并呈现由“撒网式”向“精准化”、由“电话式”向“网络化”、由“老年化”向“年轻化”演变趋势,严重破坏社会和谐稳定,直接侵害人民财产权益。11月3日,省政协举行专题协商会,为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建言献策。 ▋记者 祝亮
去年以来受理电诈案件321件
“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被害人往往人数众多,因案件遭受巨大损失,急切渴望得到赔偿。但此类案件被告人往往跨地区跨境作案,犯罪所得早已被转移,甚至流往国外,涉案财产的追缴十分困难,被害人财产损失挽回的可能性小,部分被害人被犯罪分子骗光家中积蓄,生活难以为继,存在社会隐患。”
省高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兵介绍说,2016年以来,全省法院共受理电信网络新型犯罪案件321件926人,审结238件591人。
封停、阻断网址1951个
据安徽省通信管理局局长祝军介绍,省公安厅成立了反电诈中心后,安徽省已组织电信企业集中入驻,合署办公,全面开展预警拦截、封停阻断工作,有效遏制通讯信息诈骗猖獗势头。
截至目前共封停、阻断网址1951个,封停号码3061个,阻断号码33231个。其中今年以来共封停、阻断网址597个,封停号码609个,阻断号码11609个。
增强一线员工研判可疑开户行为的能力
“我们将引导银行机构采取各种针对性措施,确保银行账户预留手机号码与个人身份证件号码一一对应。”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副行长丁伯平说:“同时,加强可疑开户信息监测,实现信息共享。一方面,通过内外部微信联络工作群,实现将一家银行网点发现的冒名开卡和批量开卡的可疑业务线索及时通报各家银行机构,阻截可疑开户行为;另一方面,将全国先进经验做法及时传达至辖内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切实增强银行一线员工研判可疑开户行为的能力。”
网络运营商也应该承担防电诈的责任
省政协委员喻荣虎建议,电信网络运营商应主动承担防控电信网络新型犯罪的社会责任。随着电信网络科技的发展,电信网络已成为犯罪分子最为高效的犯罪工具。作为电信网络的主要维护者和获利者,运营商必须按照“谁开发谁负责”和“权利义务相统一”的原则,穷尽一切措施,减少第三方利用电信网络实施违法犯罪的机会,加强对公众的必要提示,切实履行起维护电信网络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职责。如定期维护网络质量,及时修复系统漏洞;对疑似欺诈的电话号码、网络链接、短信内容,应不止一遍地以明确的文字和语音,提醒消费者防止上当受骗。
期盼提高赃款返还的力度和时效
作为参会的群众代表,孔庆军期盼提高对涉案赃款返还的力度和时效。他认为,当前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中,经过各级政府和单位共同努力,实现了快速查询、紧急止付、快速冻结等查控措施,有力地减少了受害群众的财产损失。但由于案件侦查、以及整个司法程序的时间较长,同时受骗财产被转移至全国各地的各类金融账户内,受害群众往往不能短时间内拿回被骗财产,对正常的工作、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甚至引发一些突发情况。
对此,他期盼司法机关、银行金融机构、金融管理机关应当进一步研究对涉案冻结资金的处置办法、加强协作,提高涉案款项的返还力度和时效。
新闻推荐
营利性民办学校自主确定收费标准安徽省出台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我省出台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