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以来,马衙街道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以整村推进为主战场,以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产业化扶贫为重点,以减少贫困人口为目标,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核心,紧紧围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党建引领扶贫、扶贫助力党建”的工作思路,做到脱贫攻坚的战场在哪里、党的工作就拓展到哪里、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在工作推进中,马衙街道聚焦 “学、做、改”等关键环节,坚持6个结合,即坚持把总体要求与分类指导相结合、把典型引路与问题导向相结合、把自我提升与上级支持相结合、把创争达标与推进工作相结合、把落实责任与考核监督相结合,把建设过程与“两学一做”、“讲重作”学习教育相结合。在精准学习,打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最后一公里方面,街道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争当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排头兵的样板区”专题教育开展,完成“规定动作”,创新“自选动作”,在“学”上下苦功,在“做”上讲创新,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率先启动“党费云”平台,创新党费收缴方式。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开展“学习廖俊波,争做合格党员”主题实践活动,强化作风建设,营造风清正气生态。将纪律挺在前面,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扎实推进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建设。在精准摸排,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过程中,街道制定本级方案和分年度计划表,对照各领域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标准进行全面的摸排,建立标准化建设台账、摸底表和体检单,对党员人数超过100人的7个村(社区)向区委申报成立村(社区)党委,各领域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工作全面启动。马衙街道灵芝村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市级标准化建设示范点,已成为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一个样板。
当下的马衙,党组织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带领党员群众发展致富的能力得到了明显增强,干部精气神和发展信心为之焕然一新,形成了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灵山秀水通衢地,文旅养生康健城”的新马衙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项目为王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正是有了好的政策、好的方法,马衙街道招商引资才晒出了喜人的成绩单,今年新引进招商引资项目7个,超全年任务数2个,此7个项目均为文化旅游类项目,总投资约16.7亿元。其中,新农创竹韵陶风生态旅游度假村项目(九华山谷),总投资5亿元;九华影视文创园项目,总投资5亿元;九华别苑项目,总投资1亿元;灵芝民俗百艺文旅小镇项目,总投资2.5亿元;马衙度假村项目,总投资1亿元;安徽慈融医养生态旅游项目,总投资1.2亿元;马衙文化创意园项目总投资1亿元,全街项目建设呈现出一派千帆竞发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街道坚持招商选资不动摇,精准定位,发展健康产业,同时成立招商工作小组,随时跟踪服务,建立重点项目月调度制度,实行问题、措施、责任“三项清单”管理,发展后劲不断增强。街道积极响应市、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以街道优质的旅游资源和便捷的交通区位,逐步建成以九华天池景区为中心,集聚禅修养生、文化创意、影视拍摄、旅游民宿、农业观光、民俗体验等多种业态的特色旅游小镇,池青九沿线村进行农业产业转型,种植花卉、果木等特色农产品,集观赏、实用于一体。
准确定位 提升城建服务能力
街情就是工作的落脚点。随着主城区的东扩,马衙街道在城市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城建推动作用,越来越成为服务园区的中坚力量。为牢固树立服务城市建设发展的大局意识,马衙街道准确定位,攻坚克难,全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近年来,街道先后为东部经济园区、教育园区、灵芝统筹示范带、平天湖—丰收湖水系贯通、平天湖周边危旧房改造等市、区重点项目征迁建设进行了全方位的协调建设,致使各项目顺利实施。街道主要负责人说:“区位的特殊决定了马衙在做好市区重点工程的协调服务工作外,还要同时做好辖区内多个园区建设的协调服务。”正是这种理念,马衙街道上下齐心协力,党政干部服务到底、分工与协作,破解了一个又一个发展的难题。
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环保、农民务工等困境,街道通过提前谋划、大力宣传、积极引导、科学施策,让企业解决了用工难,让农民有了暖心保障。据了解,早在2014年,街道就较好地解决了历史遗留的江南产业集中区天然气管道铺设工程、水系贯通工程杨家桥段、宁安铁路等多个地块和征地拆迁问题。当年,并及时启动了池州高新区万罗路及代征地、池州高新区丰收路建设、翠屏路桥改造工程和宁安铁路牵引变电站项目征地314.8亩新的征地和水系贯通工程老屋董地块41户拆迁任务;完成了4个选房项目,选房面积140000平方米,惠及农户达1100户。
城市规划区内农民建房问题一直是困扰干部群众的老大难问题,为尝试解决街道转型期农民的住房问题,街道党工委积极探索城市周边农村建房模式,结合美好乡村建设、三线三边环境综合整治,在大路村黄店村民组开展村庄整治,,修建了环村道路、人行道、供排水等公共基础设施,使城乡融合日益加快。
普惠共享 幸福指数日益提高
走进马衙,一幅“诗情画意、山水田园”的休闲镇街美丽画卷徐徐展开。在原有基础设施上,今年已完成1.2万平方米的道路硬化、8000平方米人行道板的铺设、4000平方米的绿化、110余盏路灯的安装。为打造生态环境优美的绿色池州,该街列出池青九沿线和沿线村居驻地环境整治清单,共涉及整治内容34项,已拆除违章搭建600余平米,清理各类垃圾106吨,添置环卫车辆4辆,清理卫生死角120余处,粘贴公交车站站牌公益广告40张,悬挂各类条幅150余条,清理占道经营26处,整治洗车点3处。
为巩固创建的成果,加大创建宣传的氛围,马衙街道在集镇、社区、企业、学校、街直单位驻地进行了全方位的宣传和发动,于集镇马衙路、天池大道和池青九快速通道等重要路段和社区的显著位置设立大型公益广告、喷绘粉刷宣传标语50余处,在池青九沿线候车亭等处张贴创城宣传画50余幅,出动宣传车在集镇和各社区间巡回宣传,利用LED等电子媒体制作24字核心价值观等创城公益广告不间断播放,有效地提高了群众知晓率、参与率。同时,向学校、企业、村居、集镇发放了以做文明学生、文明市民和文明业主的有关宣传材料、宣传画、手册3000余份,使创城活动达到人人皆知、家喻户晓,在全街道掀起了共创文明城市,共享发展成果的创城热潮。
城乡环境更趋优化,居民幸福指数日益提高。该街城乡养老、医疗保险、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全覆盖,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目前,该街现有五保户157人,分散供养39人,集中供养118人,集中供养率达75%。同时,投入 20多万元对马衙敬老院的房屋维修、电改、挡土墙及围墙工程进行了全面的整改。孤儿救助7人,按月享受生活费和营养费,城市低保153户164人、农村低保对象585户1070人,每月发放农村低保金217390元,缓解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大病人员申报医疗救助36人次,救助医疗费共134317元。14名患重大疾病的人员申报了贵池区城乡居民临时救助,救助金额71552元。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该街党工委狠抓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光伏扶贫、雨露计划、健康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据统计,今年共发放扶贫小额贴息贷款798万元。其中对有劳动能力、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在本人申请的基础上,发放户贷户用贷款273万元;对“三无人员”贫困户,采取分贷统还模式,在本人自愿的基础上签订四方协议,开展1+1+N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共发放贷款525万元,目前“三无人员”分红资金已到账,共计31.5万元,已打卡发放;总投资31.12万元已并网发电的光伏电站,累计发电26500度,直接增加村级收入25000元;已成功申报雨露计划, 为在中、高等职业院校就读的30名贫困家庭子女发放补助资金90000元。同时,该街道还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政策,对贫困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给予补贴。2017年组织街道计生办对所有在档贫困人口发放了医疗健康证,健康体检700余人次;贫困人口住院总补偿354人次,总医疗费1821501.06元;慢性病门诊总补偿25人次,门诊医疗费138533.5元。此外,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户,实现政策性保障兜底脱贫。
在城乡统筹协调并进、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同时,该街还注重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开展“党员评星定级”、“文明新风进万家”、“好婆婆好媳妇”、“推荐身边的好人”等系列活动,凝心聚力传播正能量。
回溯来路硕果累累,展望未来任重道远。2017年,是马衙街道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实施五大发展行动的开局之年。如今的马衙,正蓄势聚力,在深化开放合作的新征程中,坚定四个自信,紧扣五大发展理念,以稳中求进、稳中向优为总基调,奋力续写“三优”这篇大文章!
新闻推荐
星报讯(记者于彩丽)高考报什么专业,哪些专业紧缺、哪些专业“冷门”、各专业就业率怎么样,是家长和考生在填志愿时最为”头疼”的问题。10月25日上午,省教育厅召开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