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显吉钻研刻字已经十年
王显吉正在向记者显示他的刻字作品
受爷爷影响爱上书法
10月15日下午,连续数天的阴雨终于停了下来,趁着天气放晴,王显吉赶紧将自己刚上了颜料的刻字作品拿出去晾晒。幼年时受爷爷影响开始学习书法,再到十年前钻研刻字艺术,王显吉与这一行已经结缘了大半辈子。尽管现在已经小有名气,但他依然保持着谦虚的态度,不断创作和学习。
王显吉,字“少琳”,号博缘,斋号麦香书屋。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刻字委员会委员,亳州老子书社副社长,中国药都书画院副院长,安徽省中药材总商会常务副会长,同时,也是一名中药师,是谯城区政协委员。
今年60岁的王显吉,从四五岁时就开始接触书法。这一切,都是受爷爷王登三的影响。他说,爷爷曾经是一名秀才,出身书香门第,也写得一手好字。“我依稀记得在我小的时候,每逢过年,都会有许多人拿着红纸,来到我家,让我的爷爷给他们写春联。”王显吉告诉记者,“后来,爷爷去世了,给父老乡亲写春联的‘重任\’就落在了他的头上。
走进王显吉的“麦香书屋”中,其爷爷王登三曾经的书法作品仍然摆在房间里最显眼的位置。
条件艰苦扔不放弃练字
在王显吉童年的记忆中,学习书法并不是像现在轻而易举的事。“现在有许多现成的书法培训班,毛笔、字帖和宣纸这些材料,随处都可以买得到。”他说。“在我小的时候,条件艰苦,经济状况也不行,但是对书法的热爱,支撑着我一直学习下去。”
他告诉记者,小的时候没有宣纸,于是,他经常捡淤泥中的硬石块捡回家,放到水桶里浸泡,用笔蘸着在青石板上写字。“写了擦掉,擦掉再接着写。”回忆起小时候练习书法的点点滴滴,王显吉露出了怀念的笑容,即使条件如此艰苦,他越练越觉得书法有趣。
长大后,渐渐写出了名气,求字的人也越来越多。但王显吉表示,只给“有缘人”写字。“有些人求字只是跟风,拿了你的字之后,回到家就随便扔在角落里了,这是对书法的亵渎和不尊重。”他告诉记者,自己只愿意和了解书法、欣赏书法的人交流。
从练习书法到钻研刻字
王显吉说,前些年在中国书协培训班深造,在李松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跟邵鑫老师学习二王书体,在培训期间不断得到王亚洲、崔胜辉、胡立民等名师指导,加上学习刻苦,书法艺术有了突飞猛进的成绩,受到社会和书界的一致好评。
如今,王显吉不仅仅是钻研书法,他还研究起了“刻字”。10月12日下午,记者来到他的家中,这时,他正在为自己制作“麦香书屋”的刻字作品。现在这个时代,对书法感兴趣的人很多,但刻字还是冷门。
“从艺术的角度上来说,刻字更加复杂,层次感也更加丰富,更能发散思维和拓展想象力。”王显吉拿出一幅名为“一帆风顺”的作品给记者欣赏。他从2007年左右开始接触刻字,到现在已经有了十年的时间。王显吉在本省、市、区书法比赛中不断获奖,被当地书界誉为“亳州第一欧”。但他并没有因此变得骄傲,而且一直保持着谦虚的心,不停地向别人学习。
(记者 刘心珠 文/图)
新闻推荐
黄春燕出身于一个“老军工”家庭,1990年带着对军工企业的深厚情感,黄春燕刚从长安无线电技工学校毕业,就毅然选择了父亲奉献了一辈子的军工企业——安徽博微长安电子有限公司的前身国营长安机器总厂...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