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燕在车间骨架台上进行焊接作业
今年46岁的黄春燕是安徽博微长安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主任,主要负责焊接技术指导和技术攻关。
“焊工特别容易被烫伤,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黄春燕边说边撸起袖子,胳膊上大大小小的新旧疤痕赫然在目。
这些疤痕,陪伴黄春燕走过最艰难的日子。她在男性主导的电焊领域脱颖而出,成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以及国家级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带头人。
不服输的“女焊子”疤痕是引以为傲的“军功章”
1990年,黄春燕从长安无线电技工学校毕业,选择了父亲奉献了一辈子的军工企业——安徽博微长安电子有限公司的前身国营长安机器总厂,成为一名普通的电焊工。她主要从事的是雷达天线骨架的焊接工作,这是一个技术要求极其高、劳动强度特别大的工种。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句话形容我们焊工再合适不过。”黄春燕说,为了保证质量,她经常是蹲在一个点上,一动不动地几十分钟,或者身体保持一个姿势,直到一个焊接工序完成。
“既然选择了,就要干好。”对待工作,黄春燕从不含糊。理论知识缺乏,她就“啃”,坚持每天挤出时间学习焊工专业知识;实践经验不足,她就“钻”,每天早晨第一个来到车间,利用收集的边角余料,一个人默默地练习焊接。就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信念,黄春燕很快成为了厂里焊工中的佼佼者。
1992年黄春燕代表公司参加焊接技术竞赛比赛一举夺魁。此后,她先后多次在省市举办的焊工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焊花”见证巾帼荣耀摸爬滚打攻克技术难题
“焊接有难题,就找黄春燕。”在博微长安公司工人中流行着这一句话。
黄春燕喜欢钻研,面对困难从不退缩,“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只要肯花工夫研究。”在黄春燕工作车间操作台前的架子上,摆着一个两个半圆形焊接起来的“小玩意”,这个用于雷达天线骨架的小物件却让黄春燕动了一番脑筋,原来弧形的焊接很费工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她通过多次试验,做出了一个辅助焊接的装备,把工作效率提高3倍以上。
2004年,企业接到了某新型雷达试制生产的任务。面对近乎苛刻的技术要求,黄春燕和同事们夜以继日地钻研试验,设计出了新的焊接工艺方案,这个方案被确定为焊接工艺规范,仅此一项,每年为公司多创产值近300万元。
在黄春燕的焊枪下,有她参与焊接的高原自行式炊事车,建功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救灾现场;她焊接的雷达多次执行国家大型活动安保任务,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保驾护航;她焊接的军事装备更是在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威武亮相。
精神传承不能断 培养一批优秀焊工
20多年的焊工工作中,黄春燕练就了精湛技术。“父母、公婆都是一线工人退休,爱人也是一线工人,他们都了解我、支持我,才能让我毫无顾虑地干我热爱的事业。”黄春燕说。
她这样要求自己,也以同样的标准要求徒弟。“当我徒弟必须承得住压力,我的严厉可是出了名的。”黄春燕半开玩笑地说。由于要求太过苛刻,年轻的小徒弟经常是见了她就躲着走。但严师出高徒,大徒弟张印转岗后,已成功升任焊工组组长,还被授予“六安市五一劳动奖章”。
2010年12月,以黄春燕为技术骨干的“长安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挂牌成立。她带领团队取得技术创新成果13项,并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团队成员,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工。
如今,黄春燕拥有着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众多荣誉。“焊工岗位是我最大的荣誉,我在这里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让我收获了人生最大的幸福。”黄春燕说。
新闻推荐
星报讯(记者胡龙生)为充分发挥网络文化滋养人的独特作用,培育造就新一代“四有”好网民。由安徽省网宣办、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举办“少年中国说”征集好网民动漫卡通形象创作...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