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强省之基,是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根本。省政协常委,民建安徽省委副主委,铜陵市政府副市长叶萍建议省政府及各部门积极推动制造强省建设向市县延伸,抢抓机遇期促进制造业加速发展。要督促各市县召开制造强市(县)大会,出台贯彻落实政策、安排配套支持资金,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制造业领域的有效投入,加速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培育,着力做大总量。
叶萍认为可坚持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精品化和服务化为主攻方向,突出创新驱动、改革开放、集群集聚、绿色导向、品牌引领五力驱动,更加注重高端制造、改造升级、质量提升、龙头带动,实行部门联动、各司其职,合力推进政策落地生效。加强政策储备,研究用好省财政专项资金,进一步扩大资金额度,从技术改造、工业强基、平台建设、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工业设计、试点示范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有效引导社会资金投向。
着力降低企业负担。抓好“降成本新10条”的贯彻落实,建立省、市、县三级减轻企业负担综合平台,健全信息反馈机制,进一步简政放权,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涉企收费清单和公共服务清单,打击各类涉企违法违规行为,切实将惠企减负政策落到实处。
并把政府的资源、市场的机制和社会的资金有效嫁接,多渠道解决资金投入问题。利用资本撬动产业发展,建立金融和资本创新体系,培育打造天使投资、风投、创投、产业基金等覆盖全产业链的基金群,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将制造强省建设纳入综合考核,推介一批先进典型,并对在制造强省建设中涌现的标杆企业和优秀企业家给予奖励,推动制造强省建设向纵深发展,支撑安徽省制造业做强做大做优。
省政协常委,致公党安徽省委副主委,省政府参事室副主任朱新中提醒安徽省相关部门注重增强企业创新动力。他建议省市县三级联动,加大科技研发政策宣传,提高企业创新意识,增强企业创新动力。定期开办相关政策和业务培训班,帮助更多创新主体掌握创新政策,了解研发费用归集方法,对研发投入较大的创新主体进行一对一跟踪指导和监测服务。鼓励各地开展科技创新券试点。根据现有研发设备后补助政策,对具有一定研发经费投入的规上企业采取一定比例的直接补助,鼓励高新技术企业提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
新闻推荐
受宏观经济环境及内在因素的影响,安徽省农业龙头企业还存在生产经营管理粗放、加工水平低、产业链条短等亟待解决的问题。省政协委员,民革合肥市委主委,合肥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教授谢海涛建议要强...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