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志伟
长期从事黄山电业局工会工作的黄冬民,被誉为“电力书画家”,是中国电力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黄山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黄山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黄山市美术馆(书画院)特聘书画家。
黄冬民的老家位于屯溪的河街中段,小小黄冬民在当时的街坊邻居中的“小有名气”,就是众口一词的“这孩子写字有天赋”。这说的是小冬民从小就喜欢一个人从墙缝中抠出白色的石灰硬块当笔,蹲在青石板地面上练习写字。一笔一划,横平竖直;一招一式,煞有模样;旁若无人,渐入佳境。天长日久,就赢得了父老乡亲、芸芸众生们的口碑。黄冬民直到现在都还记得,每当街坊邻居们夸他字写得好的时候,正是他妈妈最为得意、高兴得不得了的时候。孩提时代的小冬民的“石板习字”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一半来自自己的爱好,一半则来自“要让妈妈更高兴”的小小稚愿。
上了小学的黄冬民又将这个写字的爱好移情于校园之中,与时俱进地喜欢上了毛笔书法。每天回到家中后的家庭作业,他雷打不动的习惯就是,总要先临帖描红习写一张毛笔字,然后再去做其他作业。而且是不管老师今天布置没布置写字作业,他都要坚持每天写上一张毛笔字。这段时间黄冬民的“要让妈妈更高兴”的稚愿也已经转化成“要让爸爸更高兴”的幼愿,这是因为,他爸爸时不时的就会牵着他的手、携着他的毛笔字习作,来到他工作的单位里,在每个办公室间展示并游说,每次总会引来同事们不约而同的一番夸奖。黄冬民注意到,每逢这个时候,笑靥就会在他爸爸的脸颊上绽放成花;每逢这个时候,“要让爸爸更高兴”的小小幼愿,就会在自己的心中幸福地重复。
黄冬民艺术人生中最为辉煌、难忘的,是“全省书法一等奖”这件大事了。由安徽省教育厅、中国书法家协会安徽分会、安徽青年报联合举办的“1981年安徽省中学生书法竞赛”评选揭晓,屯溪一中学生黄冬民,以小楷书法《屈原·国殇》在2000余幅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一等奖,徽州地区仅此一名。
而在黄冬民的书画艺术人生中,“黄冬民”的名字,从此屡屡、频频地出现在各级书画赛事一等奖的名单上,一直到今天,被人们誉作“书画获奖专业户”。其中最为令人叫绝的是,在原能源部中国电力文协举办的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全国电力系统《五月的风》美术、书法、摄影展览中,他的美术作品《荷趣》与书法作品《电力之歌》竟然双双荣获一等奖,创造出了一个奇迹。同时,他的书画作品,曾先后被编入《楹联书法大观》、《书法集萃——中国电力职工书法作品选集》、《中国电力职工美术作品选集》及《画影墨痕——华东电力职工书画作品集萃》等艺术典籍。
黄冬民的书画艺术人生中创作难度最为艰辛的一幅作品,是那幅宣纸长度长达8尺、全文字数多达2000多字的《屈原·离骚》的小楷长卷。黄冬民说:这幅作品,是为参加一次全国性书法大赛而创作的。当时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为了确保其整体风格的一致性,必须要求自己一气呵成、一字不错、一丝不苟地完成。于是,他从早晨7点就开始进行创作,一直书写到下午2点多钟才结束,整整书写了7个多小时,连午饭都没能吃上。
天道酬勤,黄冬民在旧报纸上习练,在毛边纸上习练,在低档宣纸上习练,一年365天,一天也未停止过。一部唐代楷书《颜真卿》,他就练了整整三年多;一块汉碑隶书《石门颂》,他也练了好几百遍,曾经有过“夜半习字到天明,不觉东方既白”的轶事与快事。
新闻推荐
今年,安徽籍盲人考生王宠以高出本一线88分的成绩,被东北师范大学录取。这本是好事,可当王宠8月16日在家人陪同下报到办理入学手续时,校方以安全为由,要求王宠在有家长陪同的情况下在校外租房学习,不能...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