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东海机床,初创时,只有员工17人的小公司。而现在,它拥有员工400余人,产品远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超亿元;恒利达刀片,十几年前,它只是一个家庭作坊,产品规格及型号仅500余种。如今,它的产品应
用到国内顶尖行业,规格及型号多达5000多种;
奥特佳,2015投产的“外来户”,仅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实现了华丽“转身”,合作商遍及国产品牌9成以上汽车企业,成为母公司在全国的第五大空调压缩机基地。
而这一个个著名品牌的背后,是薪火相传的工匠精神,是求贤若渴的人才态度。
匠心精神,在精益求精,在承上启下,在执着坚守……博望,因为有了这群被能工巧匠们悉心守护的企业,才拥有了独属于这片土地的魅力与气质,才会让无数人向往着迷。
重人才抓服务,产值一年翻一番
7月30日,本该是享受休闲时光的周末,安徽东海机床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绵玉却没闲着,他忙着招兵买马,与一支研发团队洽谈,邀请对方加入他的团队。创业16年来,在孙绵玉眼里,两样东西最重要,一是人才,二是服务。也正是因为看中服务和质量,他驾驶的这艘企业“巨轮”,能在商海中劈波斩浪。
2002年,跑了多年业务的孙绵玉,揣着仅有的30万元回家创业。10万买地,10万购设备,10万盖厂房。同年6月,当时占地仅5亩的工厂正式投产。孙绵玉没想到的是,投产后,订单就如雪片般纷至沓来。7个技师、3个徒弟根本忙不过来,身为老板的他也要亲自上阵,晚上加班到12点是家常便饭。“那时候真是一身干劲,夜里客户的车子在厂外等着拉货,我们加班加到早上,发完货,又接着上班。”孙绵玉是个地地道道的博望人,骨子里流淌着博望人的勤劳和本分。
这个本本分分的博望人,却深知企业成功的关键——人才。2007年,他开出了一年18万元的高薪,从湖北挖来一名高级工程师。有人认为不值,但孙绵玉觉得这个钱花得值,因为也就是这一年,他的研发团队正式创立,企业发展定下主基调:没有人才就没有质量,没有质量就没有市场。
16年来,孙绵玉从来没有放弃对人才的渴求,与南京、合肥高校合作培养人才,高薪引进科技型人才。如今,他的研发团队达70余人。而这两天,武汉的一支研发团队也将正式入职东海机床,这支团队的研发成果在国内首屈一指。
人才如树,岁久方能成材。16年来,与其说孙绵玉在培养人才,不如说他在塑造工匠。他总觉得“不满足”,总希望误差能再小一点。在东海机床工作了10年的李发兵,如今是东海机床投资成立的裕祥高端装备有限公司计划科科长,他说,以前剪板折弯只能精确到10—20丝,而现在能精确到2丝,甚至精确到微米。什么概念呢?如果将一毫米分成100份,1份的长度就是一丝。
东海机床有面荣誉墙,其中最多的就是由人才带来的创新奖项。16年里,东海机床囊括授权专利35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发布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各1项,企业标准5项,参与国家标准制定2项,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企、第七届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等奖项。
产品精度更高,质量更好,东海机床自然不愁市场。产品除覆盖全国外,还走出国门,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如今,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销售,企业年产值每年以翻一番的速度递增,预计今年将增至3个亿。
创新改革“双剑合璧”企业插上腾飞“双翼”
还记得喜之郎的心形果冻吗?相信不少市民曾因为这颗充满爱意的“心”而选择购买过、品尝过。可你知道吗?这颗“心”有可能是咱马鞍山市恒利达机械刀片有限公司生产的刀片切出来的哦。
而在以前,喜之郎使用的果冻切割刀片全都是“洋刀片”。恒利达正是凭借着“人家不做的,我做”、“人家做不了的,我做”这股敢为人先的精气神,打破了机械刀具制造中高端市场为国外企业垄断的局面。恒利达这份敢为人先的底气,正是源自永不停歇的科技创新“脚步”。
“创新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虽然恒利达第一次创业就在全国打响了‘恒利达\’刀片这一品牌,但企业并没有满足传统制造,而是在发展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上下足了功夫,进一步提升了企业产品的研发水平和制造水平。”该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任谢敏告诉记者,自2001年10月恒利达正式成立起,便陆续与安徽工业大学、南京工程学院、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从2012年起,恒利达更是将研发经费投入提高到总产值的6%,相继成立了安徽省剪切刃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高精度机械剪切刀片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研发平台,对传统机床进行升级改造。其自主研发的新型数控磨床,不仅填补了省内空白,在国内甚至国际上也鲜有同类产品,共获得了50多项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依靠科技创新企业销售量以15%的速度实现递增。2013年,恒利达又将这种数控磨床的使用领域拓展到了轴承制造、刃具、零部件加工、轨道交通等方面,为企业赢得了新的市场。
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恒利达深谙此道。为此,恒利达制定了“英才计划”,大力实施专业人才引进计划、“人才梯队建设”专项培养计划等。筑起金丝巢,引得凤凰来。经过多年的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目前,恒利达拥有高级技术人员近100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人员50余人,公司除拥有高级技师10多名外,还特意聘请了具有30多年生产经验的热处理高级工程师,常年在现场指导工作。
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恒利达的辉煌自然也在情理之中。“成立之初,恒利达只是一个仅有几台机床和不到20名员工的‘小作坊\’,经过10多年的发展,如今成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的机械刀片生产企业,可生产近5000种不同规格、不同型号机械刀片的企业,产品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并出口至德国、美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谢敏说道。
“外来户”落地生根,两年内成为行业“老大”
7月31日,一周工作日的头一天,马鞍山奥特佳机电有限公司几名技术人员就又聚在了一起,探讨循环水改进工艺。而这样的“碰头会”,他们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开一次。“上次解决的是怎样让一个模具出4个零件的问题,这项成果获得了专利,现在我们一个工人可以同时开两台机器,同时出8个零件,效率提高了4倍,场地节省了一半。”生产部经理黄继平很为这项技术创新自豪。
奥特佳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专业汽车空调压缩机企业。2014年,被博望区区位优势、扶持政策所吸引,南京奥特佳项目落户丹阳,投资10亿元建设了年产580万套汽车空调压缩机关键零部件生产线。2015年,1号厂房250万套生产线投产后,当年创产值700万元。2016年,产值突破1个亿。
“国内汽车品牌,9成以上都用了我们生产的空调压缩机,合资品牌,我们也已经和东风日产有合作,明年年底还将为大众汽车提供电动汽车空调压缩机。”让黄继平最为得意的是,市场蛋糕越做越大,一跃成为行业内的“老大”,马鞍山奥特佳也成为了南京奥特佳的第五大生产基地。
短短两年的时间,奥特佳创造了如此奇迹,究竟靠什么?黄继平道出答案,靠的就是人才。“原来一个模子出一个零件,现在出四个,原来是纯手工的,现在是半自动化的,后面还会向全自动化发展。所有工艺的改进,都来源于人才。”奥特佳尤其重视技术型人才的招聘和培养。他们高薪从德企聘请技术人员担任现场管理,对于公司内部技术工人,也给予他们宽广的舞台展现自我。
“公司有5个技术工人很喜欢搞研究,我们就鼓励他们成立一个专门研究小组,公司提供后勤保障,后来就是这5个人研究出了1个模子出4个零件这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黄继平说,虽然公司成立时间不长,但已获得16项使用新型专利,2项国家专利。
两年多,奥特佳在行业地位上跑出了“博望速度”,企业自身发展也创造了“博望奇迹”。2015年投产时,该企业仅有员工几十人,如今,员工数已超500人。2016年2月,博望区拿出1500万元,对全区范围内在转型升级、自主创新、出口创汇等方面卓有成效的253家企业给予重奖。投产仅一年的奥特佳就被授予“2015年度博望区上台阶企业”。
新闻推荐
日前,在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武部征兵体检站,应征青年正在接受体检。当日,安徽省亳州市2017年夏季征兵体检工作全面展开,社会各界青年踊跃应征,接受祖国挑选。张延林刘洋摄...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