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安斌
核心提示:正当人们啧啧称赞山顶景致时,一大群大雁组成一字向远方飞去,时而发出“鸣鸣”的叫声。随着雁声远去,大家环视四周,但见一山又一山的梯地上栽种的茶粮树,是一山比一山茂盛,一山比一山美。
不久前读了胡宁在《安徽日报》发表的《乡村底色》一文中:“……五次受毛主席接见的山窝窝里的省委委员,六联大队名扬七里八乡的女支书胡早娣”这段文字,不由心血来潮,决定去与六联一样用治山治水、搬山造地后而美起来富起来的蜈蚣岭看看。
车在山高绿浓的乡村公路上盘旋,向云生雾起的长陔岭上爬。人来客往也多,车不得不时让车避人缓慢前行。过了长陔岭,经文中所说的六联村,再从“山岚水雾分不清,峰插云端天上路”中到达歙南深山高地蜈蚣岭。蜈蚣岭村属璜田乡,是个有上千人口的大山村。村里小憩之后,即直扑如诗似画“蜈蚣岭梯地茶园”观光目的地。
再也见不到昔日穷山恶水的影子了。高山、岭头、山脊、坡岗、坞壑上,一派绿荫深的树,遍地拥翠的茶,溪涧碧水流烟,红通通的辣椒,一串串黑壳的绿豆……由绿翠青红黄碧紫组成的“自然生态农耕图”,它的美是不静止的,你什么时候来,它都会将真实的、时令不同的最美献给你。
站在蜈蚣岭脚,顺着山势,看那层层又层层围山而上,直至山巅梯地里茶,是一山连一山,几脊连一降,逶迤而去,再难看到它的边。一层一层的茶园梯地,一色开山凿石砌的坝,将一垄一垄的梯地箍着护着,这些石坝多在三四米之高,最高的有八九米,一圈石坝多在百米、几百米,最长达千余米,小坝大坝低坝高坝,整齐如刀削,多么雄伟壮丽。荒山本无路。而今从山脚至山顶,块块梯地都有路,一垄几路口,路路石铺砌,似一条条巨龙游上山。荒山少泥土,他们用竹箕从山下、从坡坞、从村边,一箕一箕地挑上山,一寸地一寸地铺上厚厚的泥土。然后种上一株株茶树、栗树和各种果木。蜈蚣岭人带着苞芦馃、啃着萝卜干,渴饮山泉水,经过200多人14年的挖山不止,开石不停,砌坝不歇,一共投入41万个劳动日,将荒山改变为1000多亩环山梯地茶园,培育了500多亩新开发名优茶——白茶基地。
从登山入梯地的石板路上走,一层一层诱人迷人的绿色令人大开眼界,大开心怀。我们访问蜈蚣岭之日,正是丰收的金秋季节,山上梯地里茶棵已采摘结束,一棵棵茶树被修剪得团团圆圆,一模一样,十分好看;间隔中的板栗,叶已落尽,一个个红色的栗子,正在咧开的栗蒲中笑着呢;较阔的梯地里栽种的菊花,正秋花怒放,黄的白的,夺人眼球,农民正背着篓儿采呢;有的梯地中种的红赤豆、绿豆、饭豆和角豆,也相继成熟,组成红绿白黑青翠紫的采色豆容;泥肥土深的梯地上,还插种了山芋,别看它叶儿藤儿爬上茶棵铺满地面,色儿青青的,但泥土已经开裂,下面已长成半斤八两大的山芋呢。
眼前所见梯地里由绿色绘制的“农耕图”太美了。那么山那边又是怎样的呢?于是从山脚的梯地石板路一级一级向上攀登。到山顶,也不知累了,几乎惊叫起来:山顶上是一块老大不小的平地,这也是蜈蚣岭人削平了山尖,拓展了平坦,培养了“姹紫嫣红总是春”的农情农景;秋风招得雁南飞。正当人们啧啧称赞山顶景致时,一大群大雁组成一字向远方飞去,时而发出“鸣鸣”的叫声。随着雁声远去,大家环视四周,但见一山又一山的梯地上栽种的茶粮树,是一山比一山茂盛,一山比一山美。也明白了“天外有天,山外有山”的真正含意。由此,对蜈蚣岭人又多了几分敬佩,几分羡慕,他们凭着双手竟能创造如此了不起的时代业绩!
回到蜈蚣岭,见到每一位村民,心中无不感到他们都是英雄,见到每一景物都感到是那么亲切,那么有意义,那么如诗似画。
新闻推荐
□记者李晓洁九月初,大学新生陆续报道,各大高校迎来新生开学季。选择什么专业?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每位新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近日,记者来到黄山学院,对今年大学新生的专业选择进行了解。A...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