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过度包装难以规避,诸多问题成为制约物流产业的“拦路虎”。月日,合肥市政府第次常务会审议并通过了《合肥市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方案》,未来两年,物流成本、包装耗材都将得到控制。
“标准托盘”将成物流业顶梁柱
今年7月,合肥市被确定为年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市长凌云在会上强调,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凸显,造就了合肥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接下来,合肥则要抓住物流标准化城市试点的机遇,力争做大做强物流产业。
面对物流产业的难题,合肥市将从何入手?《合肥市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方案》明确,“力争通过2年的试点,全市物流标准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标准托盘在快消品、农副产品、药品、电商等领域广泛应用,标准托盘年保有量占城市托盘总量的比率提高%以上,引进和培养1-2家大型托盘生产商,建成服务于物流标准化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不难看出“标准托盘”是今后物流产业发展的核心因素,顺应了产业发展的趋势。
破解过度包装,既可以降低企业成本,又可以避免浪费。对此,合肥市将鼓励生产制造或流通企业,按商品特点分类探索“周转箱(筐)+托盘”的单元包装盒无包装模式,减少流通过程的二次包装。同时,支持包装生产企业推广可重复使用包装、标准化精准包装,探索包装物利用配送渠道回收、社区便利店回收等模式。
“智慧物流”更加贴近市民生活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的发展,“智慧城市”已经触手可及。未来,合肥的物流产业也会更具“智慧”。《工作方案》提出,合肥市将着手提升重点领域的标准化水平,智慧物流配送便是其中之一。
“鼓励和指导快递物流企业应用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包装等先进技术,建设标准化的智慧物流园区、智慧仓储配送中心、智慧末端配送站、智慧物流车队,推广共同配送、共享物流等先进配送模式,提高物流配送综合服务能力和整体发展水平。”不难想象,智慧物流配送将大大提升效率,缩短市民朋友等待时间。“智慧末端配送站”将以什么形式与市民见面,也让人充满期待。
在农产品物流方面,标准化将让果农、生产企业、物流企业皆大欢喜。今后,通过应用标准的可折叠周转筐(周转箱)和标准托盘,合肥市将做到农产品在采摘和配送环节不翻筐、不倒筐,从而降低农产品损耗和包装成本,重点解决农副产品流通领域配送标准化水平低、损耗率高等问题,提高物流效率。
此外,在高端的冷链物流上,合肥市将重点支持药品、农副产品等领域冷链物流标准应用,提高冷库、冷藏车辆标准化水平,建立温度控制、保质时间限定等运营制度,做到全程控温和可追溯。
物流企业可申领“大礼包”
在几天之前,合肥市刚刚入选“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创建试点,成为安徽省唯一入选城市。数据显示,今年1-月,合肥市快递企业累计完成业务量2.亿件,占全省比重.%,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位。
在物流标准化试点中,合肥的物流企业可申领“大礼包”。按照《合肥市物流标准化试点项目管理办法》,成为“试点项目”的物流企业可获得不超过投资额的%,最多不超过万元的专项扶持资金。那么,什么样的企业能够申请专项扶持资金?记者了解到,申报企业首先需为在合肥市登记、经营和纳税的企业,无不良记录或违法违规事项。同时,申报企业应为物流标准化试点项目的实际投资人,且单个项目投资须在万元以上。试点项目还要满足实施条件已经具备或已经开工,资金筹措到位或有确定的资金来源,原则上年6月底前完工。
在申报流程上,试点项目需经过报名、初审、复审、筛选等环节,通过筛选的项目需在网上公示,并向省商务、财政、质监等部门报备。值得一提的是,申报企业需承诺接受试点工作推进部门的监督管理。
合肥晚报 合肥都市网记者 罗敏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日,著名版画家张国琳个人版画展在庐州美术馆开幕,其中最大的亮点是,入选“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版画《汉代太学·独尊儒术》,首次在安徽展出。本次展览共展出张国琳的幅作品,均为近...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