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祥龙
家乡作家许春樵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提及,每次返乡,只要他有空都会开车带着老父亲到扬州友好会馆看戏。读到这里,我心中莫名感动,一则为他的孝心,二则为我们喜爱的扬剧。
说来有趣,咱们安徽天长人也跟扬州人一样喜欢扬剧。老年大学有扬剧班,情人桥下的千秋大舞台上经常唱扬剧;城乡大婚小事有经济条件又图热闹的,必定要请个扬剧班子来唱戏,少则一两天,多则三四天,周边的群众闻风而动,相互转告,扶老携幼,端着大板凳,拎着小板凳,有说有笑地结伴赶来捧场,甭提多热闹了。政府干脆响应民众意愿,把送扬剧下乡作为民生工程来抓,金花扬剧团等天长本土扬剧班子便有了很大的生存发展空间。老一辈的扬剧迷,提及天长扬剧团当年进京受奖的荣光,也是一副乐呵呵、陶陶然的自豪模样。
我不知道是从几岁开始喜欢上扬剧的,反正从小就喜欢。村里唱戏,我拱在人群里目不转睛地看,看到悲情处落泪,又怕大人笑话,就憋着,眼泪汪汪的。奶奶喜欢看戏,母亲也喜欢看戏。她们看戏都会带着我同去,我走不动了,她们就轮流背着我走,还边走边唱几句扬剧给我听,可惬意了。去年一天下午,年近九旬的奶奶还到后庄王爹爹家看扬剧碟片《孟姜女哭长城》,看得心酸酸的。回来的路上,天已擦黑,道路看不清,奶奶不小心绊了一跤,头上流了不少血,吓死人。我们得知后,埋怨她不小心,劝她少出门。她却笑着说:“大孙子啊,你不晓得呀,孟姜女苦呢!”
买了私家车后,我便有了带着家人到扬州看戏的想法,觉着到扬州看扬剧才算过瘾。戏是下午一点半开始,我们先游个园。个园是典型的私家住宅园林,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建于清嘉庆年间。园名因竹而来——月映竹成千个字。园内竹石兰桂,清凉又芬芳。而四季假山之精巧,更为绝妙。出入厅堂之间,古雅富足,应接不暇。“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俭与勤。”这是个园里的一幅对联,符合儒商的身份,非如今任性的土豪可比。因为时间关系,只是走马观花地跑了一圈,辜负了一园好风景。之后,我们在壶天自春楼附近找条石坐下,歇脚,喝水,拖着赖在鹤亭池边喂鱼的孩子出园。出园便是东关街,古色古香,好买好吃。各色小吃香味四溢,令人胃口大开,走不动路。走进陈记菜馆,点了红扒鱼头、宫保鸡丁、炒猪肝、煮干丝和一大份米饭,百来块钱。其中,红扒鱼头甜润美味,至今难忘。
饱餐之后,看戏正好。当天演出的剧目是扬州市扬剧研究所表演的青春版《白蛇传》。友好会馆的中臣大剧院内济济一堂,连过道上也站满了人。青春版的扮相自然好,演唱也专业,武戏更是精彩纷呈。斗法海,盗仙草,水漫金山……一节比一节精彩,观众掌声雷动,叫好声此起彼伏,我们也跟着鼓掌叫好。两个孩子小眼睛睁得跟星星样,也看得入迷了。回来的路上,大家也是走一路谈一路,都是关于扬剧的,不知不觉就到家了。
记得散场时,有观众说李政成等老一辈扬剧艺术家就坐在第一排,可惜没有亲眼看到。我在扬剧电视剧《十把穿金扇》中看过李政成、郭瑞莲等名家的演出,那真是一个好。我们天长的扬剧演员、华派传人徐爱萍也在剧中饰演了王玉花,唱得脆响,干净且深情,那嗓音如清溪水潺潺下。
有时间要带奶奶也到扬州来看一场大戏,她一定会喜欢的。
新闻推荐
姚玉舟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 传达学习省委九届十八次全会精神 讨论研究滁州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
姚玉舟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省委九届十八次全会精神 讨论研究滁州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