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以前,记者跟随省经信委去六安采访。
从观感上说,六安是“国家森林城市”,山好水好;但另一方面,在安徽的经济版图中,六安一直是个nobody,原因无它,工业底子太薄。两年前的这次采访,正是和安徽的招商引资有关,国内不少工商界大佬都随行。
印象最深刻的是省经信委主任牛弩韬的发言,他没有推介六安的招商环境、也没过度渲染六安的招商政策,他说:“有远见的企业家都会明白,这里的环境,这里的水,未来会非常值钱。 ”
后来,果然在媒体上读到华润怡宝饮料有限公司在六安投资的消息。华润怡宝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越说:投资的核心原因在于“水源检测结果显示,当地水源里发现了坑螺的存在,这种生物只有在水质特别好的地区才能存活,它的存在证明了六安当地具有符合我们饮用水企业所要求的生态环境。 ”
这并不是说,六安的未来发展就寄托于它的好环境。但这件事给我的启示是:生态,是值钱的,而且未来会越来越值钱。在“生态文明”的大框架下发展的经济,不仅比单纯GDP导向的经济发展更健康,还可能“更赚钱”。
相对于那些空洞的口号,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对于“打造安徽生态文明”这一愿景,还有什么比“更值钱”更好的理由了吗?
所以,我想我们应该换一个角度看 “生态文明”。
它并不代表着经济落后的、加速度不够的、欠发展的;相反,它代表着未来的、有潜力的、可持续发展的,更重要的,它意味着整个社会的成本最低。
GDP决不是“捡到篮子里都是菜”。安徽要探索的绿色崛起新路,是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支撑更长时期、更高质量的发展,决不要带污染的GDP,决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求得一时的经济增长。
2015年,因装备水平相对落后、环保达标“吃力”,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马钢(合肥)公司于年底关停冶炼产能。这大概意味着,合肥市政府和合肥市人民达成了共识——相对于马合钢对于GDP的贡献,合肥的空气、人们的健康要“值钱”得多的多的多。
我想,这才是“生态文明”的终极形态,它可能不是一句口号,可能也不是一个短期政策,似乎也不是一个文件。它是一个理念,是所有人的共识:“安徽的生态,未来将成为安徽最宝贵的战略资源和发展动力,更是我们每个人赖以生存的家园啊。 ”
这才叫做“文明”,任你多少GDP都换不来。
记者梁巍
新闻推荐
安徽省新增贷款七成流向房地产省人大财经委:资金有“脱实向虚”趋势
省人大财经委:资金有“脱实向虚”趋势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