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第四届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留下了太多关于非遗的话题。人们注意到,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秉承传统技艺基础上,吸纳现代元素,注重打造品牌,以生产性保护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从陈列品“摇身一变”成为生活品、时尚品,不仅赢得年轻人的喜欢,也赢得高端市场的认可。
□本报记者 庞峰伟 李思忆
6月,成都文殊坊。午后的阳光,越过临街的窗棂,铺洒在一个古色古香的绣架上。一位50多岁的绣娘端坐架前,一针一线,层叠穿插,如工笔画家般勾勒出一草一木的姿态神韵。
这位绣娘叫杨华珍,是藏羌织绣的国家级传承人。在她手中,羌绣已成为时尚的艺术品和装饰品,并应邀与奔驰、宝马等世界著名品牌进行合作。同时,杨华珍还与著名设计师联手,开发具有羌绣特色的皮包品牌,预计今年底可在香港上市。
和羌绣一样,银花丝、竹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时尚、高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古老与时尚的两极相通,不由人不对非遗刮目相看。
A
阿坝羌绣:
奔驰、宝马抛来“橄榄枝”
接二连三与奔驰、宝马等知名品牌合作的机会,让杨华珍珍惜之余,也开始思考:原来,在现代生活中,羌绣也有自己的魅力和需求。
6月29日上午,杨华珍突然接到一个从北京打来的电话,邀请她7月1日赴内蒙古呼伦贝尔一个新开发的旅游景区考察。“开发公司想把我的藏羌绣作品融入他们的旅游产品里去”。杨华珍告诉记者,最近已接到几个类似的邀约。
不仅仅是杨华珍,同样经营开发羌绣的成都盛世文锦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一针一线”项目负责人颜俊辉自从在非遗节上签下一笔巨额风投后,也格外忙碌起来。“得到那笔投资后,我们一直都在研讨怎样扩大羌绣创意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规模。”
“5·12”特大地震发生后,羌文化的灾后重建备受关注,羌绣作为一种羌文化的载体,也引来社会各界援助帮扶。从小生活在阿坝州小金县的杨华珍回忆,在中房集团成都公司总经理薛玉川的帮助下,杨华珍在成都文殊坊开起了一个“藏羌绣苑”。不久,在热心人的推荐下,绣苑得到香港方面一个75万元的订单,定做手提袋、文件袋、化妆袋和抱枕等。
2011年,北京奔驰公司派人来到绣苑拜访杨华珍,并提出让绣苑为其设计制作500套车用头枕、汽车坐垫等带有羌绣特色的车内用品。绣苑大多数绣娘都是常年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妇女,虽然不明白“奔驰”是什么,可是700元一套的价格还是让大家着实兴奋了一阵子。完工后,杨华珍接到北京奔驰公司的电话,交谈中,对方惊喜地告诉她,带有羌绣风格车内用品的500台汽车销售情况远远好于其他普通汽车。“几个月后,北京有家叫‘宝马\’的汽车公司也向我们发来了订单,而且合作关系一直延续到现在。”杨华珍介绍。
接二连三与知名品牌合作的机会,让杨华珍珍惜之余,也开始思考:原来,在现代生活中,羌绣也有自己的魅力和需求。同时,她意识到,不能一味坐等市场,因此去年年底,绣苑招了两个川大的毕业生,在学习刺绣的同时,主要负责绣苑网络营销,希望能够进一步融入现代生活与市场。
今年年初,香港著名服装设计师林利民也向杨华珍抛来“橄榄枝”。“他负责设计皮包,我负责在皮包上绣羌绣”。杨华珍和林利民联合注册了一个颇有藏羌风韵的品牌“墨尔朵”,预计今年年底可以在香港上市。“林设计师说下一步可能会尝试在法国寻找市场”。杨华珍还向记者透露,广州著名设计师马可的“例外”公司旗下的方所品牌也有加盟“墨尔朵”的意愿,具体事宜现还在洽谈之中。
成都盛世文锦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正在打造的“一针一线”项目的思路,也是将羌绣产业推向高端发展。现在,“一针一线”不仅有一条较为成熟的“公司-基地-农户”羌绣产业链,且在成都、北京、上海、苏州甚至台北等城市都开设了羌绣制品直营店。
B
成都银花丝:
原创首饰品牌声誉渐起
道安意识到,只苦守传统理念也许并不是传承非遗的最好方式,面临新的时代,新的挑战,更需要一些新的思维。
银花丝与蜀绣、竹编、漆器一起被誉为成都工艺品“四大名旦”,采用高纯度的白银为材料,制作技艺精细复杂,能掌握银花丝技术全部流程的人,目前全国仅有银花丝制作技艺的国家级传承人道安一人。
更令人担忧的是,多年前,银花丝工艺品曾像很多非遗工艺品一样,面临有质有价却无市的尴尬局面。道安也曾困惑过,为什么用传统手工艺做出的精美工艺品就鲜人问津?
“幸亏有我女儿”,道安说。做了几十年银花丝的道安,手艺上,可以说不逊任何人,也是女儿王晓璐当仁不让的“导师”。但在理念和市场上,年轻的女儿却给她这个国家级传承人好好上了一课。
2008年,在网络上卖产品已被越来越多商家所接受。银花丝急需市场推广,但道安对网络和营销一窍不通。还在读大学的晓璐学习过网站设计,她不仅经营起帮妈妈卖银花丝的网店,还专为妈妈的银花丝工作室设计了一个专业网站,上面有各种精美的图片和详细的介绍,订单接踵而至。
晓璐还在银花丝的设计中融入现代理念,瞄准时尚、高端市场。
“那时真不看好她”,道安说。2009年,晓璐准备做一套银花丝首饰,设计好的样稿全部都画得很夸张,采用了很多现代审美元素和传统银花丝中没有的花式,比如,把耳环设计得特别大,还用太阳神鸟做耳坠。“她坚持,最后还是让她做出来了。”当年11月,晓璐的这些作品被带到杭州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博览会。让道安吃惊的是,她精心设计精心制作的银花丝无人问津,晓璐的首饰却在展览首日就被抢购一空。
如今,在道安的支持下,晓璐不仅自己挑大梁在文殊坊进行原创首饰设计、制作和销售,还经常会和一些设计师交流学习。
此外,道安的银花丝工作室还跟西安一所大学的艺术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这个学院都会把一些优秀的学生设计作品发给道安,由工作室加工制作。今年,这个学院的老师还带了几个学生来到成都学习交流,
有了新人新思维,“道安银花丝”已渐渐形成自己的品牌。除了时尚的精美饰品,高档摆件、特色银丝画等也在高端市场颇受推崇。“下一步,我们想在国际上打出自己的品牌!”
C
青神竹编:
竹编坤包欧洲卖出名牌价
“我们的竹编包造型设计很现代、很时尚,不亚于很多国际名牌,所以卖出了国际大品牌的价格”。
如很多非遗项目一样,青神竹编在历史上辉煌过,也在工业化浪潮中沉寂过。近几十年来,青神竹编省级传承人陈云华,通过小竹编做出大品牌,过去一根竹仅能卖10元左右,但是编成高雅竹编艺术品,便能卖到几万、十几万、几百万元,“这得感谢当初选择了精品路线!”
6月18日,第四届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记者在一幅幅清新雅致的“水墨”竹编画前见到了陈云华。“这可不是画哦,是我们青神的竹编。”陈云华笑呵呵地对记者说,已经有不少游客被水墨画般的竹编工艺品所震撼了。
陈云华当即为大家现场展示了竹编制作过程:一根根细如毛发的竹丝在他的妙手中来回穿梭,指尖飞舞中,所编之物渐渐成型。陈云华说,编一幅竹编画要经锯竹、刮青、染色、开丝、编织等10余道工序完成,比如用刀刮青,一层普通的竹皮经过数十次刮划,最后才能分成48根甚至64根比头发丝儿还细的竹丝。
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用竹丝编出来的竹编画,陈云华卖出了比黄金还贵的价格。多年前,陈云华与他的6名徒弟,耗时一年多,耗费200余万根竹丝,完成了一幅5米多长的《清明上河图》,这幅酷似原作的竹编画滑如绸缎、薄如蝉翼,画上的千余个人物、动物,皆栩栩如生、跃然欲出。这幅画最终卖出106万元的高价。陈云华说,这幅竹编不到300克,算起来,1克竹丝要值3000多元,远贵于黄金。
在非遗节上展出的《八骏图》、《白虎图》等竹编精品,同样令人叹为观止,价格动辄以数十万元计,而所用的竹子都是青神县常见的慈竹、单竹两个品种。陈云华说,“这些精品技法精湛,又有文化含量,观赏性、实用性兼具,自然能获取寻常竹编难以企及的高附加值。”
“时代在前进,非遗也要根据市场需求创新。”除了编制竹编画,陈云华还把竹编扩展到竹编坤包、竹编时装、竹编装饰品等领域。
“我们的竹编坤包造型设计很现代、很时尚,不亚于很多国际名牌,所以卖出了国际大品牌的价格”。非遗节期间,陈云华接到一个“大订单”:一家企业以每个近千元的价格订购2万个竹编坤包,这些产品将被销往欧洲。这种竹编坤包有多受欢迎?陈云华说,今年,他的一个朋友到欧洲去旅游,在一家高档工艺品店里看到一个精美的竹编坤包,“朋友很喜欢,也想买来给我做样品”。当陈云华看到朋友花近2000元人民币买回的竹编坤包后,笑了起来。原来,这个包就是他的公司销往欧洲的。
为了紧跟时代潮流研发产品,2012年,陈云华组建了自己的竹编专家团队,成员有美术家,也有设计师。
如今,在联合国大楼客厅,泰国王后官邸、新加坡总理办公室、韩国总统会客厅……都能看到陈云华的竹编作品。这个贫穷农民家庭出身的小篾匠,凭着对艺术的悟性,对市场的把握,不仅叩开通往财富的大门,也让竹编登上艺术的大雅之堂。
而青神竹编也从2000年的一个竹旅公司和10家作坊,发展到现在4家公司和100多家个体作坊。从业人员也已发展到3万多人,解决了2万多留守妇女及残疾人等就业问题,人均纯收入3万多元。
新闻推荐
□程文雯本报记者简霞张良娟“我刚刚从都江堰发完货,正在回映秀的路上,你先参观一下,我10分钟后就到。”10月6日上午9点,当记者抵达汶川映秀东村让炯艺术馆时,副馆长牟志军还在馆外忙生意。沿着映秀东...
小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小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