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在宽处 谦虚谨慎 走在窄点 坚韧豁达 梁平。
梁
平在诗歌创作上的成绩已经为诗歌界所公认,他在《梁平诗选》《琥珀色的波兰》《三十年河东》《巴与蜀:两个二重奏》《汶川故事》《重庆书》《家谱》等10部诗集或长诗中,表现出独特的艺术视角,卓然的语言风格,抒写着对历史、现实、文化和个人精神世界的感悟与思考。曾长期担任著名诗歌刊物《星星》主编,现为《草堂》诗刊主编的梁平,常年处于中国新诗发展的前沿阵地。这种“在场”的经验,让他具有评论鉴赏诗歌的开阔视野。结合自己的艺术探索,和对诗坛的“在场”观察,梁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批评标准。基于对自己和他人的创作进行了深度观察和批评,梁平写出诗论集《阅读的姿势——当代诗歌批评札记》等诗歌评论作品。此外,他还对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感兴趣,创作出散文随笔集《子在川上曰》、长篇小说《朝天门》等。梁平的创作也得到奖项的肯定,曾获得第二届中华图书特别奖、中国作家郭沫若诗歌奖、巴蜀文艺奖金奖等。
“皇城根下的主,川剧园子的客/与蜀的汉竹椅上品盖碗茶/喝单碗酒,摆唇寒齿彻的龙门阵/成都盆底里的平原,一口大锅/煮刀光剑影、煮抒情缓慢/一样的麻辣烫。”“纱帽上的花蚊子,在民国的舞台招揽川戏锣鼓,文武粉墨登场,后台的一句帮腔,落在这条街的石缝里!”“少城路在这个城市,留下的不止是路!”梁平是做到了人文合一境界的。他的诗歌语言风格大气机敏,与他本人性格的风趣幽默保持一致。
孔子说:“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人到了一定年纪,应该遵从自己的内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心灵有了寄托,生命会焕发新机。尽管两鬓可能已经斑白,灵魂依然可以风华正茂。这些诠释,用到梁平身上,非常恰切。如今的梁平,已经来到耳顺之年。从重庆到成都,不管是曾经从政还是如今扎根文坛,“诗人”这个身份是梁平自己内心最核心的自我定位。对于岁月的积累,梁平心态平静而豁达。“我已经到耳顺之年,对很多事情都看淡。不再在乎很多意义不大的事情。”尤其是在‘诗人’这个身份中,梁平表示,自己已经有非常清晰的自我认知。“自从进入中年以后,我就在我的写作中,消解掉对抗和敌意。或许不少人,到了我这样的年龄,会刻意躲闪,忌讳提到年龄。但我不是这样。我对于进入耳顺之年,欣然接纳,而且有了新的感悟。耳顺,眼顺,心顺。耳顺之年的人,宽容,豁达。很多意见,听着就听着。不轻易生气,更不去回击。”
年龄并不一定意味着衰老,还可以意味着时间的积淀。岁月的馈赠也让梁平的诗歌创作也正在进入更为沉静、深邃的境界。在最新写的《耳顺》一首中,他这样写“上了这个年纪/一夜之间,开始掩饰、躲闪、忌讳/绕开年龄的话题。我恰恰相反/很早就挂在嘴上的年事已高/高调了十年,才有值得炫耀的老成/耳顺,就是眼顺、心顺/逢场不再作戏,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生旦净末丑已经卸妆/激越处过眼云烟心生怜悯/耳顺能够接纳各种声音/从低音炮到海豚音/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甚至花腔、民谣,摇滚,嘻哈/皆可入耳,婉转动听/从此,世间任何角落冒出的杂音/销声匿迹。”
有了丰厚人生历练和感悟的梁平,对于“宽窄”二字,有着精彩的阐释。“首先,我觉得,宽窄已经作为成都这座城市的一个鲜明的符号。不管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还是对于一个人的生命经验,它都已经成为一个衡量的尺度。对于一个人来讲,它是一个尺度;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它是一个尺度;对于一个事业来说,它也是一个尺度。比如落实到一个人体悟宽窄,不管是上升到哲学命题,还是人生具体的经历,把握宽窄,对于人生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诗人往往会沉醉于文字的世界,较少有现实行动力。但梁平是一个行动力很强大的诗人。他不太赞同,对人生过多理论化,“一个人的一生,不是拿来总结的,而是拿来经历的。我不太认同的,对自己的经验过于总结的做法。”不过,有着丰厚人生经历,不赞同人生过度理论化的梁平,对宽窄哲学有着深刻的体悟,“当一个人在经历人生的时候,一定会遇到宽处,还遇到窄处。人生真正的大事,只有两件,那就是:生死。而除了生死之外,所有的事情,都在宽窄之中。作为一个人来说,要把握宽窄之间的平衡。当你行至宽处,你一定不要自大,一定要记得提醒自己,这可能是一个幻觉。此时你要心里装着窄。世间没有永远的一马平川,一个企业,一个社会的发展,都是如此。而当你走到窄处,千万不要沉沦,自甘堕落,自暴自弃。因为只要你走出这个窄,前面一定有一个宽广的世界,在等着你。如果你不走出这段窄,你就将没有机会看到宽处的光明和广阔。”
身为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成都市文联主席,资深诗人,诗歌评论家,诗歌刊物主编,梁平也特别提到,这些是自己切实的人生感悟,“是我特别想跟现在的年轻人分享的。行至宽处,要谦虚谨慎,不可有幻觉。走在窄点,要坚韧豁达。人生有遇到猜不透的事情,就不要去猜,就专心做自己的事情。把不愉快的事情,在无人的角落折叠起来。一个人可以不完美,但一定要真实;一个人可以不富有,但一定要快乐。这就是,宽窄之道。”
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新闻推荐
从热血少年到网文名家 再到探索网文版权运营 天蚕土豆:每一次勇敢的尝试都是成长
“天蚕土豆”李虎。在40年的改革开放大潮中,中国网络文学应运而生、迅速发展。“网络文学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犹如改革大...
汶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汶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