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新闻 马尔康新闻 金川新闻 小金新闻 阿坝县新闻 若尔盖新闻 红原新闻 壤塘新闻 汶川新闻 理县新闻 茂县新闻 松潘新闻 九寨沟新闻 黑水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阿坝州 > 汶川新闻 > 正文

挂念十年 我们从未离开 曾经参加过汶川地震救援赈灾捐助的柳州人一直心系地震灾区,有人始终与来柳救治的伤员保持联系,成为朋友和家人

来源:柳州晚报 2018-05-12 10:26   https://www.yybnet.net/

张筱华展示和四川同胞的合影

(记者 李华 摄)马银素和马从贵来柳给张筱华过生日

(记者翻拍张筱华提供的照片)卫生监督员指导村民如何正确使用消毒药剂

(图片由市卫生监督局提供)

2018年5月12日,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祭。

十年过去了,时间能抹平伤痕,却抹不去记忆。对于曾经参加过汶川地震救援、赈灾、捐助的柳州人来说,这是一段难以忘却的纪念。

十年来,有人一直心系地震灾区,十年来九次重返灾区回访慰问;有人始终牵挂着那些来柳救治的伤员,与伤员保持联系,成为朋友和家人;有人一直记录着当年柳州市民奉献大爱的名字和数字,再提起依然红了眼眶……

■十年之间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记者 李华

本月10日下午,2008年因“5·12”汶川地震在柳治疗的马银素,给柳州志愿者张筱华发来视频通话,两人像往常一样唠起了家常。过去十年间,每隔一段时间,两人就要联络一下,互道近况。

2008年,一些四川地震伤员来柳治疗,张筱华作为志愿者护理了五名伤员,并与马银素相识。离别时,部分同胞留下了电话。谁能想到,这份特别的缘分竟持续了这么多年。十年之间,彼此成为了超越血缘的亲人。

牵挂:十年9次重返灾区

自四川同胞返乡后,张筱华一直惦记着要去看看他们灾后的恢复情况。2008年11月,张筱华一路奔波到了当地。在马银素的陪同下,除了没见到护理过的赵乾茂,其余几个人都走访了一遍。

“当时处于灾后重建,当时还是废墟,一些生活必需品也比较缺乏。”此行给张筱华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当年护理的马从贵,他家因地震裂开的房子没弄,门前的泥巴没清,煮饭也是临时架锅。

那次回来,她就到处张罗募集棉被、衣物等寄给他们。逢年过节,还会寄去一些柳州特产、生活日用品和钱。一摞厚厚的快递单,寄托了这些年张筱华所有的牵挂。

除此之外,她还资助了杨玉华小儿子段成贵的两个女儿上学。“每次只有150块钱,钱不多,但能帮点是点。”

最让张筱华牵挂的马从贵,因为孙女前些年遭遇不幸再次受到沉重打击,变得更加沉默寡言。儿子、女儿又都在外地,他一个人孤苦伶仃。2017年中秋节,张筱华特意到他家,陪他一起过节。

放不下的牵挂,停不下的脚步。十年来,张筱华先后九次入川。一本厚厚的相册,记录着每次回访时的合影。而合影的背景,也见证了十年间灾区的发展变化:路修好了,交通更便利了。有些人已经住进了新家,有些已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外出打工或自主创业……

感恩:超越血缘亲如一家

张筱华每次入川,每家每户都像家里来了亲人一般,硬要留她住宿或吃饭。而不晓得情况的邻居,都会说,“哟,你们柳州的亲戚又来了。”

得知她已习惯吃麻辣,每次马银素都找当地最好的花椒送给她;知道她有时头痛,段贵成和马从贵特意买了天麻。每次回程时,张筱华的行囊里总会被塞满熏肉、腊鸡。

令张筱华感动的是,2014年4月,马银素带着母亲、马从贵带着孙女专门从老家过来给她过六十大寿。“我连自己的生日都不记得了,他们却放在了心上。”

2016年春节,张筱华应马银素邀请,到四川过春节,大年初五还与当年来柳治疗的伤员及家属吃了顿团圆饭。同年11月,马银素、马从贵等地震伤员重返柳州送锦旗,代表当年在柳接受治疗的47名伤员表达感谢之情。

张筱华说,多年来,自己和那批地震伤员的关系,早已不是救助者和受助者的关系,大家亲如一家,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千里驰援 义无反顾

○○记者 周仟仟 实习生 李竹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将要去协助灾区卫生监督部门做好灾后食品、生活饮用水等公共卫生监督工作,有谁想报名吗?”“我报名!”尽管汶川大地震过去了十年,但回忆起当年的情况,市卫生监督所卫生监督一科副科长廖韩至今印象深刻。

地震发生五天后,为协助灾区卫生监督部门做好公共卫生监督工作,柳州市卫生监督组建了一支12人的柳州市卫生监督应急队前往灾区。

“当时我们连续驱车30多小时,历经1500多公里,经过贵州、重庆最终抵达四川都江堰市。”廖韩表示,他们到达灾区后,根本没有时间休整,便立即投入了公共卫生监督工作。

水是生命之源。廖韩介绍,当时市卫生监督应急队的主要一项工作就是对灾区集中式供水单位开展监测工作,对江河、塘、湖等饮用水水源的消毒情况进行检查指导。此外,还对灾区各类食品进行卫生监督,宣传卫生防疫知识,指导灾民开展消杀工作等。在都江堰的近1个月时间里,市卫生监督所的12名队员分头行动,每天早出晚归,几乎走遍了附近的所有乡镇的灾民安置点。

由于余震不断,道路状况十分不好,一些居民安置点车辆根本无法到达,有时队员们只能背着10多公斤的检测设备和消杀药品徒步一两个小时,才能到达。一路上所见之景,非常触目惊心,看着灾后的情景,队员们不禁落泪。

“在走访一处安置点时,看到五六户灾民把公司的仓库当做了临时的‘家\’。但是当时道路堵塞导致一些救援物资不能及时送达,于是我们就将自己的方便面、水等生活物资送给灾民,一些队员还掏出钱给了灾民。当我们走的时候,灾民们握住我们的手,流着眼泪,一直在说谢谢我们不远千里来帮助他们……”当时和廖韩一起参与救援的梁海斌,回忆起当年的情况,历历在目。

十年过去了,千里驰援、义无反顾的举动和一些现场的瞬间,成了廖韩和梁海斌等人永恒的记忆。

新闻推荐

全国防灾减灾日 拱辰社区在行动

现场演示急救方法百灵艺术团带来的《防震减灾之歌》文艺汇演在市政府宿舍志愿服务广场上举办《防灾减灾三字经》朗诵请来专业人士给大家上课消防安全培训吸引居民参与...

汶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汶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挂念十年 我们从未离开 曾经参加过汶川地震救援赈灾捐助的柳州人一直心系地震灾区,有人始终与来柳救治的伤员保持联系,成为朋友和家人)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