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
□本报记者林凌
5月11日,在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举行的“‘5·12’援建过去·现在·未来”分享会上,香港大学工程学院助理院长霍伟栋博士向众人展示了一把小折扇,上面画着紫荆花。随后,他大步走到“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四川行”香港代表团建筑及工程界别代表何钟泰博士和严建平工程师面前,“这是小朋友们的心意,军功章有你们的一半。”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香港的年轻工程师发起成立“‘5· 12’年轻工程师大联盟”,何钟泰是发起人之一。为解灾区之困,该联盟发起“一人一平方,共建新学堂”的慈善募捐。重建中,严建平多次来四川给予帮助。
有了募捐的善款,教学楼拔地而起,后续的帮助却没有停止。2009年,50多名香港大学师生来到德阳,为重建的袁家可育学校建造多媒体教室和太阳能供电系统;2010年,帮助安装卫星电视和风力发电系统;2013年,送来多台电脑,引入无线电子学习……透过霍伟栋展示的幻灯片,香港大学师生们的付出清晰可见。2012年,袁家可育学校项目获得国际义工年10周年的“最佳项目奖”。
此次再回四川,霍伟栋把第一站选在袁家可育学校。宽敞明亮的教室,现代化的教学方式,随时都能与香港的对口小学视频连线,“一点不比香港的小学差”。孩子们也纷纷拿出亲手制作的小纪念品送给香港“亲人”:一把把白色的折扇中,红色的紫荆花格外鲜艳。收到折扇,霍伟栋决定多带上两把,转交给何钟泰和严建平。“学校的重建并非我们一个人、一个群体的功劳,这是香港大爱的体现,一定要把孩子们的感恩之情转达给每个帮助过他们的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灵越)昨(11)日,汶川地震十周年献礼片《破门》首映发布会在科技城中环电影院举行。副市长蒋丽英出席发布会并致辞。蒋丽英在致辞中表达了对《破门》的期待与祝福。她说,电影之外,灾区十年也...
汶川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汶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