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新闻 马尔康新闻 金川新闻 小金新闻 阿坝县新闻 若尔盖新闻 红原新闻 壤塘新闻 汶川新闻 理县新闻 茂县新闻 松潘新闻 九寨沟新闻 黑水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阿坝州 > 汶川新闻 > 正文

震后十年换新颜——昭化区震后澳援港援建设项目扫描

来源:广元日报 2018-05-12 07:54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鄢怀林

今年是“5·12”汶川地震十周年,2008年到2018年,10年间,地震灾区已经从当年的断壁残垣,发展到如今的繁荣兴盛。近日,记者走进昭化区多处震后援建项目,关注了昭化区十年巨变。

元坝一小,汇聚澳门同胞的关爱

“5·12”特大地震使得元坝一小校舍严重受损,学校被迫停课,500余名师生瞬间失去了学习和生活场所。澳门同胞伸出援助之手,终于在2011年6月9日,经过3年多的时间修建,全校师生兴高采烈踏进依山傍水、恢弘大气、装备优良的园林式新校园。

该校校长张绍迁介绍,新教学楼以“感恩楼”冠名,食堂以“思源厅”冠名,都包含了感谢澳门同胞无私援建的意蕴。“感恩楼”严格按照7级抗震、8级设防要求进行设计,主体全部采用框架结构。新校区建筑面积7230平方米,总投资1700余万元,于2009年2月破土动工,2011年3月竣工,并于当年6月交付使用。新教学楼每层都是双通道、双楼梯,以满足消防和应急疏散之需求,还配备了音乐室、计算机室、图书阅览室和多功能教室等。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我们倍感荣幸,无比快乐。”学生张斌说,饮水思源,感谢澳门同胞的浓情大爱。

元坝一小的重建,汇聚了澳门同胞的关爱,学校可容纳1200余名学生就读。除去元坝一小外,昭化区还有部分学校也受到了澳门同胞不同程度的资助,澳门同胞大力支持昭化区教育事业,对于地处偏远的昭化来说,是一件永远难忘的事。

昭化区中医院,香港同胞无私援建

10年前,昭化区中医院位于昭化区卫子镇,只相当于一个乡镇卫生院。“5·12”地震后,香港同胞于2009年援建,2011年建成。新建的昭化区中医院位于昭化城区,由香港同胞投资1400余万,工程全部采用框架结构,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0余平方米。重建的昭化区中医院有病房20余间,床位60个,同时新增了电子胃镜、彩超、血液全自动深化分析仪、心电图、监护仪、麻醉机等先进的医疗设备,并配备了医护、办公、治疗、检验、值班等科室。

现在,昭化区中医院不仅满足了辖区市民的基本医疗需求,还吸引了周边不少病人前来就诊。该院院长黄明介绍,医院又新建了一栋住院楼,即将投入使用,将极大的改善病人就医的环境。下一步,医院将研究针灸康复治疗技术,打造医疗特色,从康养方面做文章。

新闻推荐

董顺江:阳光总在风雨后

训练中的董顺江(图片由本人提供)本报记者唐彪“人生路上甜苦和喜忧,愿与你分担所有,难免曾经跌倒和等候,要勇敢的抬头……”一首《阳光总在风雨后》唱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也成为“网球小子”董顺江10年来...

汶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汶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震后十年换新颜——昭化区震后澳援港援建设项目扫描)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