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援建的仁朵藏寨。高华康 摄
□本报记者 王林
5月,冰雪融化,万物复苏,草木生长,雅安市宝兴县硗碛藏族自治乡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阳光刺破云层,照射在夹金山上,积雪化作溪水在山间流淌。山林间、草甸上,成群的牦牛、绵羊、香猪啃着青草,画面和谐而诱人。
硗碛,藏语寓意:安静而富裕的地方。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打乱了雪域藏乡人的生活,历经山崩地裂,美丽富饶的神仙向往之地布满伤痕,453户同胞无家可归。
重建。470万广安人民带着深情厚谊,对口援建硗碛藏族自治乡。一个个改变当地面貌的项目落地生根,一份份情谊源源不断涌向硗碛,情同手足,友谊长存。
如今,10年过去了,灾难带给人们的伤痛,被化作前进的动力。夹金山下的硗碛藏族自治乡浴火重生,以全新面貌示人。藏乡同胞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藏乡旅游已成为该乡一张响亮名片,昔日的农牧民,转型成了藏家乐老板。
10年之后,幸福的歌谣在雪山下唱响,美丽的格桑花在神木垒绽放,雪域藏乡的新生活令人向往。
从锅庄房搬到小洋楼,环境优美、配套齐全、交通便利、致富有路——“这样的房子有温度”
40岁的卡先乓掰着手指,回顾过去的日子:种了15年土豆,开了9年藏家乐,还有中间那一年……
来到卡先乓家,是5月6日早上9点半,此时,卡先乓一家刚刚起床做早饭。
卡先乓的家在硗碛藏族自治乡夹拉村仁朵藏寨,位于省道210线旁。这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的一个集中安置点,现有房屋48幢,由广安援建,按照旅游集中点标准高标准打造。
“快进来坐哦!欢迎欢迎!”见有客人上门,卡先乓连忙出门迎接,并招呼正在煮面条的妻子王芳也出来和客人打招呼。
得知记者来自广安,卡先乓紧紧握住记者的手。“你是广安的兄弟啊,太感谢广安了!”卡先乓激动地说,在仁朵藏寨,大家对广安都怀有
一颗感恩之心,因为他们有今天的生活,与广安的援建是分不开的。
卡先乓家的客厅,和城里人的客厅布局无异。沙发、茶几、电视机分布在偌大的客厅中间,天花板绘着藏族特色花纹。
由于记者一行的到访太早,卡先乓家当天的酥油茶还没有做出来,他端出几杯花茶,与我们称兄道弟,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短暂的几句交流后,卡先乓开始做自我介绍,害怕记者听不懂他的名字,他特意在纸上写下了“卡先乓”几个字,并笑着解释,这个村的男
性,大多数名字里都有“乓”字,是喇嘛赐的。
时间回到2008年5月12日之前,卡先乓一家居住在夹拉村张嘎组的山上,海拔2010米,房屋为当地典型的“锅庄房”,石木结构,一层为山上石块砌成,用作养殖牛羊;二楼为木头建造,用于人居住,客厅中间有火炉,作取暖和做饭之用。
世代生活在张嘎组,卡先乓一家靠
着7亩地维持生计。在地里种上土豆和玉米,养猪、放牛,30岁之前,卡先乓都过着这样的生活。
张嘎组距离省道210线的直线距离不过3公里,但在川西地貌情况下,这3公里,足以让人
们绕行一倍以上的路程,步行需要一个小时。
在当时的情况下,卡先乓如果需要到70公里外的宝兴县城购买生产生活物资,得背上几十斤换钱的猪肉,步行近两小时到省道边,等待每天上午从乡镇开往县城唯一的一班车。到县城将猪肉卖掉后,买上所需要的东西,再乘坐下午唯一的返程班车回家。
如果猪肉卖得不顺利,可能会错过最后一班车,这是卡先乓最害怕出现的状况,一旦在县城留宿,就意味着有一笔食宿花销,他并不舍得。“养一头猪要一年多时间,一头猪才卖几百元,哪舍得花钱住宾馆。”
养猪、养牛、种土豆、种玉米,这样的生活,在2008年5月12日画上了句号。
“5·12”汶川特大地震摇塌了卡先乓引以为傲的300多平方米的锅庄房,一家人生计来源的7亩土地多数被毁。家没了、地毁了,卡先乓一家五口站在被毁掉的家园前,失声痛哭。
地震后的一个月,卡先乓收到了一个让他振奋的消息:千里之外的广安,要为他们村的40多户受灾群众修建新家,而且新家将是藏家特色的小洋楼,为他们发展旅游、开藏家乐奠定基础。
住在救灾帐篷里的卡先乓,每天都往施工现场跑,对于一个失去家园的人来说,无时无刻不盼着早日住进安全放心的新房子。
在焦急的盼望中度过一年,2009年8月,卡先乓一家五口搬进了仁朵藏寨一幢四层楼的新房。卡先乓记得,搬家那天,有广安的领导到现场看望慰问,在场的藏族同胞都感动得哭了,他从帐篷里端出一盆烤土豆,送给广安的朋友,大家吃得眼泪汪汪的,这些眼泪是激动的泪水,也是幸福的泪水。
新房、新生活、新的开始……仁朵藏寨和当时设计图纸上一模一样,48幢房屋就像一朵朵金花绽放在省道210线旁的平地上。寨子里,鲜花、绿树、广场、卫生室、体育设施一应俱全,屋内电视机、洗衣机、天然气灶、热水器应有尽有。(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5月6日一早,阿坝州汶川县威州镇中心卫生院门口人声鼎沸,四川省老年健康普及基地、阿坝州羌医药适宜技术孵化应用基地、羌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羌医药分会联合举办了主题为“弘扬...
汶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汶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