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华率队检查指导辖区在建工地消防工作
入伍22年,王德华同志是一名“消防老兵”;从筹建到正式挂牌刚好四年,成都市公安消防支队天府新区大队则是一支新兴的消防力量。2013年12月,王德华被支队选派到天府新区公安消防大队筹备组主持工作,面对“没有消防队站、没有消防队伍、没有工作经费”的实际困难,他与战友们充分发扬“拓荒牛”精神,不等不靠,主动作为,不畏艰辛、开拓进取,从零开始到实现 “队伍管理一流、队站建设一流、后勤保障一流、文化打造一流”的奋斗目标,他们只用了四年。
抗震救灾“急先锋” 炼就一身钢铁意志
1996年12月,王德华入伍来到成都消防。在随后的军旅生涯中,从基层大(中)队到支队机关,从政工后勤到防火灭火岗位,从普通一兵到副团职干部,他经受住一个又一个挑战和考验。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袭来,王德华作为“急先锋”,第一时间赶赴都江堰参加抗震救灾,因在救灾中表现突出,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立个人二等功。救援结束后,他又马不停蹄奔赴彭州参加灾后重建。此次救灾,他的精神和意志得到彻底淬炼,也造就后来的他,数年如一日恪尽职守,扎实工作,枕戈待旦,夙夜在公。
忠诚奉献“带头人”
锻造一流消防队伍
2013年12月,王德华刚到天府新区公安消防大队筹备组主持工作之际,仅靠从支队预借的5万元工作经费,带领两名参谋在一间破旧的办公室里点亮新区消防的星星之火。在支队党委的关怀下,2014年7月,筹备组和专职消防队入住板房消防站,一住就是三年。
期间,他始终坚持把抓班子、带队伍作为第一要务,以身作则,奉公守法,保持执行禁令铁规高压态势,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党风廉政建设与防火灭火工作齐抓共进,保持队伍筹建以来“零事故”、“零违纪”,板房消防站被支队评为“精细化管理示范单位”,大队在支队2016年“第六届打造蓉城消防铁军”比武竞赛中勇夺冠军,在2017年支队“喜迎十九大、赞颂新成就”文艺汇演中获得第一名,大队工作和管委会消防工作连续三年被上级评为“双先进”。在消防部队改革大背景下,教育引导官兵坚决拥护改革、积极支持改革、自觉投身改革,实现队伍管理和火灾形势“两个稳定”。
新区建设“拓荒者”
建成一流消防队站
抓班子、带队伍,他坚持严管理、多关爱;抓业务、建队站,他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到队之初,他便积极请示汇报,反复争取,赢得总队、支队党委和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管委会大力支持,建成一座占地20多亩、面积约9000平方米的高标准、多功能、现代化的天府新区公安消防站。该站受到各级领导和美国、阿根廷等国外消防同行高度赞誉。2019年,第18届世界警察和消防员运动会将首次在亚洲举办,该站被确定为本次盛会消防项目比赛场地之一,届时有近百个国家的消防运动员参赛。
新站配套建设的集声、光、电于一体、寓教于乐的天府新区消防科普教育基地自2017年9月开放至今,已迎接5000余人体验参观。该基地与四川大学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等20个点位在《成都市防震减灾旅游导览地图》上进行标注,大队将定期组织市民体验参观,助推成都市消防素质教育进入阵地化、规范化和规模化的新时期。
文化育警“多面手”
培育特色消防文化
为营造温暖舒适的警营氛围,大队系统化打造的党员之家、队史馆、文化沙龙、红门影院、电子阅览室、心灵驿站,不断丰富官兵文化生活,增强消防人员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同时,王德华同志秉承“文化建队、文化育队、文化兴队”理念,带头提炼队训、创作队赋、谱写队歌、编写剧本,让文化浸润心灵,提升“软实力”,增强战斗力。大队拍摄的消防微电影《火线青春》、《兄弟》、编排的舞蹈《浴火铁军》、音舞诗画《烈焰荣光》先后荣获省、市各级表彰,大队篮球队连续三年勇夺天府新区公安分局“卫士杯”篮球联赛冠军,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天府新区消防文化品牌。贺露 成都商报记者 宦小淮
新闻推荐
“4·20”芦山强烈地震后,行走在S210线上的周昆(左一)雅安日报记者张毅摄在键盘声停止前,雅安日报传媒集团记者周昆的电脑上出现一行文字,“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助力产业跨越发展,这就是一条好路的...
汶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汶川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