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佩蓉 5月7日,已经退休赋闲在家的“汶川特大地震全国灾后重建先进个人”、勉县温泉中心小学原副校长李义生再次踏进这所学校。
他仔细欣赏着校园里一栋栋精美大气的教学楼,用手细细抚摸着教室里的课桌和电子白板,听着传来的琅琅读书声,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十年前的5月12日,突如其来的地震席卷而来,学校围墙多处倒塌、倾斜,3500平方米教学用房顷刻间成为危房。而现在,一座更美更好更现代化的学校已经拔地而起。
这一切都离不开他在新校园建设期间两年多的不眠不休,日夜守候。“地震之后,学校教学楼地基下沉,多处断裂,被评定为D级危房,全校师生在帐篷里度过了艰难的岁月。确定重建之后,又面临着征地、资金问题,每天都顶着巨大的压力跑项目、跑资金。可喜的是,晏家湾村的全体村民为了支持教育事业无偿贡献出25亩土地修建学校,征地问题解决了。”
从2008年8月学校动工到2010年9月学生入驻新校园,600多个日夜,他白天晚上住在工地,协调建筑公司、紧盯项目质量,及时整理资料。两年期间他无偿加班,没有节假日,只盼望着工程质量能再好一点,工程进度能再快一点,让在帐篷中坚持教学的师生早点搬进新校园。
功夫不负有心人,能够抵抗八级地震的新教学楼终于建成。如今,校园内绿树成荫、芳草萋萋;科技室、天文馆、手工室、美术室、音乐室一应俱全;电子白板、远程教育等现代化教育方式日新月异。学校管理日趋规范,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被省教育厅命名为“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并先后荣获“汉中市平安校园”、“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先进试验学校”。
10年过去,他每每走入学校,心中都充满着感慨,“大灾大难后,收获最多的是感动与感恩,我们这个秦巴山区的不知名的小学校,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包裹和捐款,不少爱心人士写信鼓励孩子坚持学习,渡过难关。我也一次次地给孩子们说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教学条件,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新闻推荐
■记者邹阳“5·12”汶川特大地震几乎震毁了阿坝州的工业,大灾有大爱,承载着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关爱的成都——阿坝飞地工业园区应运而生。十年后,成阿工业园区发展得怎么样?近日,记者就这一问题走进...
汶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汶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