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召怡
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大量羌寨羌碉严重受损。十年来,在有识之士的呼吁和政府的支持下,抢救、保护、发扬羌文化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你听说过“苕西”和“西忍木”吗?“有酒必歌,歌必饮酒,酒助歌兴”,这是羌族地区习俗的写照。羌人唱的歌曲是一种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声部民歌,旋律流畅,风格古朴。
羌人以“苕西”表达爱慕之情,这是羌族的情歌,善用比喻,纯真动人,常常是一对男女对答而唱。而在重要节日请宾迎客时,则唱一种叫“西忍木”的酒歌。演唱酒歌是羌民族饮酒的重要表现形式。
1月13日,成都市文化馆邀请到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教授、四川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羌学研究院副院长朱婷老师,做客《走近艺术》讲堂,为市民朋友带来《云上的歌声》——羌族文化与羌族民歌赏析,让现场听众进一步了解丰富多彩的羌族民歌。原来,羌族民歌中不仅有情歌和酒歌,还有山歌、风俗歌和劳动歌等,唱法多样,情感真挚。羌族民歌的丰富多彩,离不开羌族文化的浸染和熏陶。
上周,在四川作家圈里,有一个作家的名字被屡屡提及。1月15日,2017名人堂·年度作家评选结果出炉:四川作家卢一萍因《白山》获得“年度作家”称号。
“名人堂”年度作家评选活动,邀请到李敬泽、邱华栋、阿来、谢有顺、白烨、宋强6位国内资深文学在场者、观察家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推出刘震云、流沙河、阿乙、梁鸿、毕飞宇、李佩甫、卢一萍、周晓枫、双雪涛9位年度作家候选人。
评委阿来表示,《白山》给了他惊喜,“在《白山》中,卢一萍对人生的荒谬之处有深刻的反思,有质疑,有批判,更有温暖,有怜悯。”
新闻推荐
艺术团表演的宣传党的政策的小品。艺术团表演的舞蹈。艺术团表演的小品。艺术团下基层表演。观众看得乐哈哈。本报记者殷勇文/图这是一支让人惊奇的艺术团体,从2010年成立至今,共演出1200多场,覆盖3...
汶川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汶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