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厚兵(前左一)与“蓝丝带”志愿者一起开展公益活动。
阳厚兵在一所高校给同学们上手语课。(被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李慧敏实习生谭凯文
创建桂林第一个公益组织
“今天是我8周岁的生日,非常感谢大家的祝福,感谢一直关心和支持我的社会各界朋友!我唯一能够回报各位的是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今年5月13日,桂林蓝丝带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阳厚兵在“桂林蓝丝带”的QQ空间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发生在9年前的汶川大地震,给广大群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也让中国的公益事业迎来了一次发展小高潮。桂林蓝丝带助残志愿者协会的前身———桂林志愿者协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我和几个朋友路过中心广场的时候,看见有人组织给地震灾区捐款。当时我们受到启发,桂林周边的山区也有很多人需要帮助,我们能不能成立一个公益组织,自己来做公益呢?”怀着一腔热情,阳厚兵与3个朋友一起成立了桂林志愿者协会。“那个时候桂林没有如今这样成规模、有策划的民间公益组织,可以说我们是桂林的第一个公益组织,成立时我们一共只有12名会员。一开始我们把自己的职责定位为助学,大家非常积极地到桂林市最贫困的地方,为助学行动摸底调查。”阳厚兵说。
2009年10月,协会的名称改为桂林蓝丝带志愿者协会,2016年底正式注册并再次改名为桂林蓝丝带助残志愿者协会。这样一个自发组建的纯民间、非盈利公益组织,活动主要围绕助残、助学、环保等主题开展,2013年7月6日协会还在甲天下广场设置了桂林市第一个志愿者服务站。阳厚兵告诉记者:“最近桂林市不是创城工作搞得红红火火吗?我们也组织了志愿者周末上街进行宣传。除此之外,协会还会提供社区服务、给残疾人群体提供法律援助、为社区居民免费修理电器等等。”
今年49岁的阳厚兵来自湖北荆州,1996年来到桂林,除了“蓝丝带”会长的身份之外,阳厚兵还是桂林市一家物流公司的老板。“我在桂林航天工业学院那边有栋房子,每个月都可以收租金,在四五年前,我都是不工作的,整天玩。但是开始做‘蓝丝带\’之后,我意识到需要有一个自己的事业,于是就注册成立了一个物流公司。”阳厚兵告诉记者,目前他的生活重心基本放在了做公益上,“上午忙‘蓝丝带\’的事情,下午去公司看看,至于周末则完全献给了公益。”
做公益,捉襟见肘的苦涩与朴实无华的幸福
与当初的“蓝丝带”一枝独秀不同,近年来桂林市公益组织的数量、规模发展迅速,以助学、妇女援助、关注自闭症、流浪宠物救助等等为主题的组织已达数十家之多。然而一片兴盛中,“蓝丝带”却面临窘境。“还是资金的问题,活动经费来源相当紧缺。除了会员们自愿缴纳的每年60元会费,我们没有其他的收入。以前我们有时举办一些公益活动,有企业愿意赞助活动经费,但是要以帮他们进行宣传为前提。这样的资助我都会拒绝,因为不想让公益活动变味。如果企业需要捐赠,我们可以帮助他们联系合适的捐赠对象,但也仅此而已。”阳厚兵说,“在协会成立之初,一共有4名创始人,但只有我一个人坚持下来了。其他的朋友觉得我们可以通过‘蓝丝带\’适当盈利,都被我拒绝了,因此分道扬镳了。”“蓝丝带”是桂林市最老的公益组织,但也是最穷的公益组织,阳厚兵自嘲道。
“由于没有经费,我们的志愿者有时出去做一天的活动,中午连个盒饭都没有,我真的觉得很心痛也很无奈。这些年,我自己贴了很多钱用于维持协会的运转,但还是有限。”他说,8年的公益之路,支撑他坚持到现在的是帮助别人之后内心最本真的快乐。
“2009年10月,我们的第一次集体帮扶活动来到了灌阳县洞井瑶族乡民族完小。”阳厚兵说,这所小学以前的课桌椅很破旧,学生的书包也没像样的。于是,他在网上发布了学校的困难情况,不少企业和网友捐钱捐物,一些人还亲自开车给这些孩子送去了新的书包和课桌椅。那天师生们以最隆重的方式感谢志愿者,让人深切地体会到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含义。这次之后,又有许多爱心人士加入到关爱这所学校的队伍中来,这让大家都很开心,因为爱是可以传递的。
8年来,蓝丝带协会帮扶行动的直接受益者达到数百人,协会会员也从当初的7人一度发展到近400人。“我们最鼎盛的时期,每个县都设了一个志愿者服务站,但现在人数渐渐少了,每年上报的会员数有50人,真正活跃的志愿者只有十几名。”阳厚兵说,但“蓝丝带”的会员因为爱心而聚在一起,也会因为责任而走得更远。
在桂林某国企做办公室工作的罗姐是今年才加入协会的新成员,因为家住得较近,每逢周末她都会来到七星区的志愿者服务站值班。“为什么加入‘蓝丝带\’?因为做善事可以让人快乐啊!因为如果大家都能身体力行地加入公益事业,桂林会变得更美好。”这些年来,阳厚兵和他的“蓝丝带”多次被评为桂林市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
一个大梦想:建立桂林的公益积分制平台,让每个人积极投身公益
公益之路漫漫而修远,仅凭阳厚兵及其志愿者们的一己之力很难坚持,于是“蓝丝带”渐渐把重心转移至与政府、民主党派、高校合作上来。“高校学生有通过社会实践拿学分的需要,于是他们对于做公益的态度都很积极。我与志愿者们会去给大学生们教手语,这样的课程很受欢迎。”阳厚兵开始意识到,可持续性的公益项目不该是人们一味不求回报的付出,适当的激励机制更能吸引人加入公益事业,志愿者们也能坚持得更为长久。
“现在我有这样一个想法:如果人们能够通过做公益获得积分,积分可以兑换一些小礼品,比如超市代金券、公园门票等等,也就是说建立一个桂林市的公益服务积分制平台,每一个市民都能成为志愿者。这样的做法能不能行呢?”阳厚兵说,这样的做法其实在国内的许多城市都有先例。今年6月,他的家乡荆州市在经过3个月的试运行后,正式启动了“公益积分兑换”项目,市民参加公益服务可积累分数兑换礼品。如发现市民有违反社会公共道德的行为,将对其积分实行扣减。志愿服务项目发布后,居民可通过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或向社区提出申请,参与志愿服务。获得批准后,居民按要求开展志愿服务,发起志愿服务的组织或社区将进行登记,做好相应记录。居委会工作人员将负责志愿审核工作,根据评分细则为居民进行计分。
“这样的做法需要搭建一个平台,所以需要有一个APP。我已经联系了几家公司,但都报价不菲,靠我个人搭建一个这样的平台肯定是很难的。”但言语中,阳厚兵并没有放弃的意思“‘蓝丝带\’就像我的孩子一样,它已经8岁了,我希望能找到一个科学合理但又不违背非盈利理念的公益组织运作模式,让它走得更远。”
新闻推荐
(记者庄媛)记者从汶川县委宣传部获悉,中国·四川大熊猫国际生态旅游节分会场暨第二届汶川(卧龙)大熊猫节将于9月29日在汶川县映秀镇、卧龙镇、耿达镇及汶川县其他旅游景区开展系列活动。据悉,活动既有...
汶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汶川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