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燕(右一)与战友们在训练中本报记者王晓峰摄
一半是训练场,一半是火场,这是消防员的工作常态。面对火灾、爆炸等突发灾难,消防员们因职责所系第一时间冒着险情冲上去,他们也因而被称作“世界上最帅的逆行者们”。西华门消防中队中队长助理张天燕,就是其中之一。
20年出警万余次
“我们同一批进来的,现在还在消防一线的,恐怕就剩我一个了。”张天燕告诉三秦都市报记者,“我1997年12月应征入伍,第二年3月份到了西安支队。一直干到现在。”从19岁到近40岁,从高中毕业生到中队长助理,对张天燕来说,消防恐怕将是他一生的使命。
西华门中队的年出警量大约在500多起,相当于一天就有1到2起。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在睡觉还是吃饭,只要警铃响起,所有消防战士必须在1分钟以内穿戴完成所有装备。几天前,在西安4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消防战士们穿着近40斤的战斗服,太阳底下站一会,鞋子里都能倒出水来。
“算不出来参与过多少次救援,也不知道救过多少人。”如果按照每年500起火警来算,20年下来,他恐怕已经出警万余次了。当记者问及这个数字的时候,张天燕不好意思地笑笑,“反正,咱就是干这个的。”正是他和战友们付出了同龄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才使得我们有了无限的安全感。
抗震救灾离老家 80公里却没回
张天燕是四川人,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他给家里打电话,可是连着好几天,始终联系不上。一想到家中年迈的父母,他焦急万分。就在这段时间,他接到了前去抗震救灾的命令,地点就在距离老家80公里的北川。“任务间隙,我给家里面打通了电话,才知道,老家的房屋成了危房,他们临时在外搭了一个简易的帐篷。”
救援任务结束,很多人劝张天燕回家看看,毕竟开车两个小时就能到。但是他咬咬牙,毅然跟着大部队踏上了回西安的路。后来听说,村里的父老乡亲帮助他的父母,把危房进行了加固。不止是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张天燕也怀有愧疚。“我一年的假期加在一起也就一个月时间,所以,对于孩子来说,我一年中能真正陪伴她的日子只有这30天。但是我不后悔,因为有了我们的救援,能帮助更多的孩子。”
问起张天燕有没有考虑转行时,他微微笑道:“选择消防是我一生的骄傲,我无怨无悔。”本报记者石喻涵实习生王子懿
新闻推荐
在无数动听和悦耳的名字中,你有着一个涛声般响亮的名字;在无数神圣和崇高的事业中,你有着一个太阳般光辉的事业。从南国到北疆,寸草难生的戈壁滩上有你伟岸的身影,冰天雪地的边防哨所有你雄健的身姿…...
汶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汶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