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勤训练工作先进中队”“全省十佳消防中队”“勤政廉政先进单位”“安全工作先进单位”……一项项荣誉,展现了德州市消防支队特勤中队的累累战果。这支被誉为德州市消防部队“特种兵”、救援前线“尖刀”的队伍面对各种重特大灾难事故,总是冲锋在前,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斗火擒魔、解民危难,守护着德州安宁和百姓安康。
面对险情 冲锋在前
7月26日,特勤中队战斗三班班长张盼带着战士们来到特勤中队荣誉室,讲述队史,传承责任和荣誉。战士们都被四面墙上挂满的奖状奖牌、中间展台上摆满的各式奖杯所吸引,听得津津有味。
荣誉的背后是官兵们出生入死,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经历着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
一次,一家大型企业厂房着火,特勤中队的战士们从下午4点一直救援到第二天清晨6点,战斗结束后,战士们绷紧的弦才算放松,躺在地上、车上打起了盹。去年,一屠宰厂的冷库内出现氨气泄漏,冷库周边区域被大火吞噬。氨气不仅有毒,还易燃易爆。就在千钧一发之际,特勤中队增援到场,官兵们冒着危险,冲到冷库里,一边用水枪稀释、降低浓度,一边穿着防化服、佩戴空气呼吸器、拿着堵漏工具,3次进入冷库寻找泄漏点,最终成功堵上泄漏点。
人民消防为人民。特勤中队虽然被定位为处置各种急难险重任务的拳头力量,但是官兵们面对的不只是重特大灾害。哪里遭遇了车祸、谁走夜路不小心跌进了深井、谁家的孩子被反锁到了屋里,这些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和安全的事情,事无巨细,在特勤中队官兵眼中都是大事。每年春节消防战士们都要坚守岗位,守护全城百姓的安危。去年除夕,中队长郝华平像往年一样,带着40名特勤队员提前吃晚饭,好及早进入备战状态。可是,没等饺子下锅,就被急促的警铃声打断。战士们冲向营房,以最快的速度奔赴火场。一场救援刚结束,还没等赶回队,他们又接到报警,于是又紧急赶往下一个救援地点。晚上10点多,疲惫、饥饿的战士们在消防车上吃起了泡面,说这就是他们的年夜饭了。
建队22年来,特勤中队的官兵忠诚履职、英勇善战,先后参加各类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万余起,抢救疏散遇险群众3000余人次,保护经济财产近2亿元。
魔鬼训练 打造铁军
“预备,上! ”7月22日8点,在特勤中队训练场上,中队长助理许庆超精神抖擞。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他扛沙袋、提重物、拉水带,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9点以后,温度继续升高,楼道里像个大蒸笼。许庆超身着20多公斤重的个人防护装备,手提10多公斤重的水带,以47秒的成绩登上10层!到达终点的他,从里到外,汗滴不断,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似的。“消防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的队伍,平时苦练战斗本领,发生火灾险情时才能熟练地进行救援工作。作为特勤官兵,我们要练就更精更强的业务技能。 ”许庆超说。
像许庆超这样的训练状态,在特勤中队已经形成常态。他们坚持“魔鬼式”训练,寒冬腊月,在冰天雪地中摸爬滚打;盛夏酷暑,头顶烈日苦练体能技能。同时,加强训练内部侦察操、浓烟区域搜救操、楼层火灾搜救操等30余种实战化战术操法,每名官兵对装备器材操作都做到“精通50件、熟悉100件、了解1000件”。
在存放装备的库房,记者见到这里摆满了装备器材,分成了侦检类、破拆类、救生类等。“要说特勤的‘特\’,装备先进算一条。 ”特勤中队指导员姜亚军介绍,特勤装备器材约有上百种,3000多件。“正是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加上科学的专业化训练,让我们的灭火救援技能不断提高。 ”郝华平深有感触。作为市消防部队的“尖刀”和“拳头”,特勤中队官兵个个英勇善战,汶川地震,消防特勤官兵英勇驰援;毒气泄漏、企业火灾等重特大事故,消防特勤官兵力挽狂澜,每次急难险重的现场都看到他们的身影。
不忘初心 载誉出发
过往的“荣誉”对于特勤中队来说,只是“小考”,对于“考生”来说,实战中载誉前行才是真正的“大考”。
肩扛荣誉,特勤中队的官兵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是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传承和发扬特勤中队的光荣传统,努力实现思想观念的突围、能力素质的突围、战斗力生成模式的突围,不断提升中队先进典型的承载力,切实把特勤中队打造成为一支灭火和抢险救援专业化程度更高、机动性更强的应急救援队伍。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特勤中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建一支“忠诚于党”“英勇善战”“亲民爱民”的消防铁军队伍,致力于实现“中国梦·强军梦”。
新闻推荐
■卢国彤实习记者陈芝丽记者王和斌夏日炎炎,各地纷纷进入酷暑天气,而汶川县三江镇龙竹村却独享一方清凉,成为盛夏避暑的好去处。龙竹村地处高半山,有贫困户23户63人,占全村总人数的五分之一。2015年,该...
汶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汶川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