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报记者 蒋之光 实习生 张雯玉
马蒙,80后独立摄影师,白羊座。
曾经她是一名战士,后来是国企科员,现在,她用相机记录人最曼妙的时刻。
每天工作结束,她会看上一两部电影,剧情片或文艺片,北野武、侯孝贤和李安是她的最爱。对于生活,她有着诸
多感悟,她很庆幸进入了30岁,因
为这样能以“过来人”的身份对
年轻人“指指点点”。进入3字头多了瞻前与顾后
2年内,马蒙接受过2次媒体采访,当年的她距离30岁还有一步之遥,而现在她已经一步跨进了而立之年。彼时,她刚开工作室不久,现在她的工作室在业内已小有名气。彼时,她经常被“过来人”指指点点,现在,她可以以“过来人”的身份去指点别人。
在作家王小波21岁那年,他“有好多奢望”,“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暗半明的云。”也许这种自由的愿想,存在于大多数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身上,包括马蒙。
汶川地震那年,马蒙刚从部队退伍。她在新闻里看到震区的场景,在部队沉浸多年的军人气节鼓舞她“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搭帐篷、盖厕所,为灾民分发粮食和药品,在六一儿童节那天为孩子们盖起教室。“当时知道震区有危险,但是没有那么多顾虑,就想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同胞。”
后来,马蒙去了一家令人艳羡国企上班,工作朝九晚五一成不变,她感觉这种“一眼可以看尽一生”的工作并不适合自己,便辞职去北京学摄影,回济南开了家摄影工作室,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20 岁的自由是横冲直撞,30岁的自由来自 严 于 律己。”马蒙说,当年做出选择是因为爱好、因为任性,而现在她要为自己负责。“自由早晚乱余生,现在做事情不会再一时兴起,感觉多了些瞻前顾后,也许这就是成长吧。”
“百人肖像”记录平凡的感动
“我会比较矛盾,既喜欢写真的那种浪漫,也喜欢纪实摄影带来的震撼。”
2016年,马蒙计划拍了一组“百人肖像”的作品,到现在已经完成了54件。她挑选了其中的33件拿去展览,那些或哭或笑、或无奈或,她没有刻意营造情绪,只是想把平凡人真实的感动记录下来。
在这组作品中,有人刚刚失恋,有人旅行归来,有人离别至亲,有人喜获良缘。她用相机记录下一位老人的侧颜,刀刻般的皱纹似乎延伸至画面之外,她是马蒙的姥姥。“从我记事起,她就是一位老人了,这么多年过去,她似乎没有任何改变。可只把两个年代里的照片放在一起,才能发觉她竟然那样苍老,这种对比带给我的震撼非常强烈。”
作品中,一位中年女性眼中透露着惋惜,看得出她努力克制眼泪冲出眼眶。这是一位事业有成的母亲,在谈起许久未见出国的女儿时,马蒙捕捉到她这一刻的情绪。“后来她告诉我,一直都想把最好的给女儿,包括女儿还没成年就送她出国留学。她说,在送女儿上飞机的那一刻她才意识到,尽管这辈子还长,但母女相聚无几。”
经历是解锁人生的密码组
马蒙坚持使用黑白拍摄完成这组作品,她觉得抛开了色彩的干扰,更能讲述感动的本质。她也不认为这些照片有很多的深意,记录是这组作品的关键词。“我只是记录下人每个人的某一阶段的情感,它可能无限长,也可能短促如一现的昙花。”
展览之后,马蒙接到了很多电话,不少人建议她拍摄更多的纪实作品,她笑着说,“大家都忘了我是个拍写真的了。”
“但我觉得很没有底气,毕竟经历太少,没有底蕴去支撑那样的作品。”马蒙说,从小到大,自己的生活一直顺风顺水,几乎没遇到挫折,所以对于人生的思考和理解,她自认为太过浅显。“也许40岁以后我会涉猎更多的纪实题材,那时会进入新的人生阶段,我会做母亲,会成为我曾经记录过的人,会有更多的情感和情怀,也许那时拍出的作品更加深刻。”
新闻推荐
□女报记者蒋之光实习生张雯玉马蒙,80后独立摄影师,白羊座。曾经她是一名战士,后来是国企科员,现在,她用相机记录人最曼妙的时刻。每天工作结束,她会看上一两部电影,剧情片或文艺片,北野...
汶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汶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