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
位于“317”川藏线114公里处的克枯派出所距离汶川县城约10公里。在这个63.89平方公里的辖区里,一半以上的土地在海拔2500米以上。
听说我们要到克枯作采访,克枯派出所的教导员张彦早早地就在派出所门口等候着。这是一个身材高挑的中年男人,由于长期在山区工作,皮肤被晒得黝黑,让人看不出年龄。为进一步了解克枯乡的情况,我们和老张在派出所的户籍办证大厅简单地交流起来,期间多次被乡政府和汶马高速施工方的电话打断。老张说,如今汶马高速正在加紧施工,又临雨季,安全隐患不得不及时排查。
我们跟随老张来到了汶马高速C1标段的施工工地,一路上老张热情的和修路工人们打着招呼。在项目部安全科长任正刚的引领下,老张仔细检查了工地的油气存放和消防安全。检查中任正刚一直不停地说:“张警官为人和善,我们出门在外打工,他经常会过来看下我们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这不雨季到了嘛,还经常会打电话提醒我们在工地上多注意安全。”
老张从龙溪派出所调任克枯派出所任教导员的一年多时间里,汶马高速安全施工的问题就一直牵挂着他的心。在过去这一年中,老张组建的辖区巡逻队实行24小时巡逻后,汶马高速施工工地管线被盗的问题便再未发生过。老张说:“高速路通了,山里的老百姓出行就方便了,我们保障汶马高速施工安全,这是我们的本职,也是积善行乐的事。”
在克枯派出所,我们见到了村民们口中常提起的“石头”警官石传斌。这个身材瘦小,个头不高,说话腼腆的广安小伙,从警校毕业以后,在克枯派出所一干就是7年。
如今在克枯乡,还有近3000个居民在高半山居住。村民出行安全,显得尤为重要。一说起山高路险,连当地村民都望而却步的木上寨,却在石传斌眼里显得格外亲切。
我们难以想象,7年来,石传斌上千次地行走在这条云端之路上。面对悬崖小道,他不曾有过畏惧。跟随石传斌一同去往木上寨的途中,他和我们开玩笑地问着,和游乐园里的“过山车”比,这条路是不是更惊险,我们在一阵阵惊恐的尖叫声中不住地点头。在几个落差高达2000米弯道处,我从后视镜看着他眼睛里闪着一股执着的劲儿。
现在的路况已经很好了,原来路又窄又泥泞,还没有护栏,开车上山心里颤颤的,从来不敢往下看。同行的辅警阿炳说:“车轮下的石块时不时飞起,卷起阵阵黄土,车越往上走,路越窄,山崖下就是奔腾的杂古脑河水。”“刚参加工作时,我们上山出警,都是骑摩托车,一路上摔倒三四次是常有的事”,石传斌接着说。
在樱桃上市的旺季,一些游客自驾到村上采摘樱桃。由于外来游客路况不熟,走到半路,又想折回,进退两难。在去往木上寨的途中,石传斌和阿炳不时下车或是疏导交通,或是清理垮落在路中间的石头和扶正歪斜的路牌。烈日下,石传斌和阿炳湛蓝色的警服早已被汗水浸湿。
终于来到木上寨,这座有着几百年历史的羌寨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由于气候原因,在山下早已凋谢的洋槐花在这里开得正盛,旷野的风从远处吹来,带着阵阵花香。石传斌和阿炳向木上寨村民发放安全知识宣传手册,并详细讲解了雨季预防滑坡的应急避险知识。当石传斌和村民聊天时,一位婆婆和我说:“莫崅巴(羌语:警察、抓坏人的人)就像自己的亲儿子,自己年龄大了,下山的机会少,也不晓得外面事情,都是他们经常上山为我们带来消息,心里踏实啊!”
其实石传斌的妻儿都远在岳池老家,工作之余,只能在派出所和家里视频。山里信号弱,很多时候不能及时接听家里的电话。谈起远方的家人,石传斌把头扭开了,目光看着远方洁白的云朵,陷入了深思。下山的路上,石传斌提起有一次他在山里出警,恰逢孩子生病需住院治疗,下山后才看到手机里有十多个未接提醒,他感觉一定是家里有什么急事。回拨电话后,妻子的一句:“你知道我有多无助吗?家里有你和没有你还有什么区别。”他急忙请假回家,可等孩子一出院,又立刻回到了工作岗位。
新闻推荐
上市捐款前不久,来自130多个国家,包括美方代表团在内的约1500名各国贵宾出席“一带一路”论坛。“一带一路”这场牵动世界心弦的大国战略中,中国白酒也以国际化先行者的身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汶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汶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