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发、运动衣,说话做事雷厉风行,在淮南市红十字会各种公益活动现场,总能见到一个假小子似的女孩忙前跑后,她是25岁便荣获中国红十字会首批终身荣誉志愿者勋章的“老”志愿者、共产党员吴翔。
2008年汶川地震,即将高考的吴翔不顾紧张的学习来到市红十字会做志愿者,募捐、义演、搬运物资、清点捐款……一天十几个小时,有时只能吃上一顿盒饭,早上6时到,半夜还得回西部偏远的家里,有时太晚打不到车干脆就和工作人员在办公桌前趴一会,一干就是20多天,直到高考前才悄然离去。玉树地震时,身为校学生会负责人的她组织同学到市红十字会做志愿服务,一忙又是半个多月。
大学毕业前后,同学们都忙着找工作,而她又来到“老根据地”——市红十字会,一干就是大半年,直到找到合适的工作才离开。救灾、救助、帮扶、救护培训、宣传、献血、造血干细胞采样……她啥事都干,一次次跟随市红十字会到几百公里外的贫困山区、福利院,到本市农村各敬老院、学校、贫困户家中帮扶解困,带着留守孩子们游省城、逛市区;走进学校、社区、街头、军营、企业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她在校时数次带头献血,是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每年“六一”,为了给留守儿童送上一场精彩的活动,她利用休班和晚上时间来到市红十字会,和志愿者们一遍遍排练、准备,还给孩子们送上自己一份精选的礼物。一个风华正茂的姑娘,干起活来啥也不顾,她不怕脏累在五保老人蔡士前、爱心老人“谢傻子”家里清理垃圾;无微不至地长期照顾一对空巢老人,成了老人喜爱的好“孙女”;和许多留守儿童成了亲密的好朋友。如果一段时间不参加活动,她就会急着“找事”。她的服务时间无法用小时或次数计算,只能按年统计。她曾9次被“挖”去做中国豆腐文化节等在淮南举办的各种大型活动的志愿者,成为有号召力的志愿者。
一次市红十字会派她参加全国应急救护师资培训学习,出发前她的奶奶突然病逝,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让她不要去了,在家忙老人的丧事。可她只给老人守灵一晚又揉着红肿的眼睛踏上了火车。她说,“老人走了无力回天,我去学救护技能,可以传授给更多的人,保护更多人的生命。”
数年前,她偶然接触到了年迈多病的空巢老人盛德水夫妇,从此走进了老人的家,经常带领同学和其他志愿者来到老人家中,陪老人聊天,为老人读报,帮老人买菜烧饭搞卫生,给两位老人过生日,让两位老人好不开心。上班后,虽然路途较远,但一歇班她顾不上回家便赶去看望老人。
一次活动中,她结识了一个小女孩,了解到孩子患慢性疾病,从小没有妈妈,爸爸长期在外务工,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小女孩性格内向、心理脆弱,她的奶奶特别希望红十字志愿者能和孩子沟通。吴翔尽力从身心上帮助孩子,她经常给孩子打电话问候、鼓励,了解孩子的情况,和其他志愿者一道给孩子过生日,带孩子到书店买书,陪孩子逛街、游玩,给孩子带去了许多开心和快乐,让孩子的爷爷奶奶十分感动。
如今只要休班有空,她照样会从百里之外赶到市红十字会,把绝大部分业余时间都泡在了志愿服务上。由于出色的表现和能力,她在校就光荣地入了党,获中国红十字会首批终身荣誉红十字志愿者勋章、感动江淮志愿服务优秀典型、市岗位学雷锋标兵、十佳模范红十字志愿者、4次获市节庆办优秀志愿者。
图:吴翔(右一)到高铁站护送受助贫困患儿去北京手术
(图文由市红十字会提供)
新闻推荐
“献血达人”17年累计献血12000毫升 李岩让爱在你我他之间流动
在工作中,李岩安心本职,积极服务安全生产,实现了安全行车30万公里。生活中,他坚持义务献血17年,用自身行动诠释了人间大爱的真谛。2008年汶川地震后,全国血液需求急剧上升,面对同胞危难,李岩先后3次献血,...
汶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汶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