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绵竹市齐天镇的叶子阳上初一,在经历了地震的残酷和重建的温暖后,他决定将来要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9年后,在安徽工作的他,为北京一名军医捐献了造血干细胞,让其重获新生。
据了解,叶子阳今年23岁,经历了地震的残酷和重建的温暖,叶子阳领会到了生命的脆弱,更学会了感恩。上大学后,叶子阳开始无偿献血,并在这其中逐渐了解到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事宜。
2014年8月,叶子阳成为了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志愿者。
去年大学毕业后,叶子阳成为中铁隧道集团一名测量员,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工作。今年3月,他接到安徽省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他的相关信息与北京的一名重症白血病患者匹配成功。
叶子阳第一时间通知了父母。为了给儿子加油打气,其父母还专门前往安徽陪伴儿子捐献。近日,在安徽省立医院血液科,叶子阳完成采集,共捐献造血干细胞216毫升。
“我是一名普通军医,突然患此重病及多次化疗、复发,使得我的身心遭受重创。痛苦和绝望了许久,终于等来了好消息,你给我阴霾的生活带了希望的阳光。”在病房内,叶子阳收到身患白血病的受者通过红十字会送来的感谢信。
“我俩能配型成功,是一种缘分,希望她能早日康复。”叶子阳说。
本报记者曾啟秀
新闻推荐
从一名普通的汽运公司员工,到成功创建3家运输企业,解决280人就业,他用勤奋、实干和坚持书写着—— 不悔的青春 不懈的追求
本报记者柏松有梦想的青春是五颜六色的,有追求的人生是充满激情的!从一名普通的汽运公司员工,到成功创建3家运输企业,拥有固定资产6000万元,解决就业280人,朱军秉承的是始终如一的勤奋、实干和坚持。在...
汶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汶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