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新闻 马尔康新闻 金川新闻 小金新闻 阿坝县新闻 若尔盖新闻 红原新闻 壤塘新闻 汶川新闻 理县新闻 茂县新闻 松潘新闻 九寨沟新闻 黑水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阿坝州 > 汶川新闻 > 正文

茂县山体垮塌: 是“内伤”而不是“皮肤病”

来源:阿坝日报 2017-06-26 09:52   https://www.yybnet.net/

四川新闻网阿坝6月25日讯(记者 雷兹 陈淋 梁鹏)6月25日下午,“6·24”茂县叠溪镇新磨村新村组山体突发高位垮塌灾害第六场新闻发布会举行。四川省地质灾害应急专家许强和裴向军两位教授在现场就此次地质灾害相关情况做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裴向军教授曾赴阿坝州科考或调研达千次以上,对事发地地质情况非常熟悉和了解。经过1天多时间的现场勘测,在新闻发布会现场,裴向军首先介绍了茂县叠溪镇新磨村新村组发生的特大山体滑坡灾害初步分析情况。

裴向军介绍,本次地质灾害发生在海拔3400米以上,离受灾村高差1250米,那里无人居住,且山体陡峭,坡度在55度至60度之间,人很难上去。“据曾上去过的村民反映,滑坡前,这里的斜坡没有裂缝,同时由于高山植被密集,受其遮挡,即使高精度的卫星遥感也难以拍摄到坡体的变形,这导致了现有的遥感手段也难以发现坡体的隐患。”裴向军接着谈到,传统工程地质手段在此也难以开展。

裴向军透露,此次地质灾害发生地处于松坪沟断层,这里历史上地震频发。1933年的叠溪地震,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给当地地层带来深度的地层岩体质量损伤,是“内伤”而不是“皮肤病”。“受地震影响,事发地山体稳定性下降,遇到降雨,更易诱发滑坡。”

“这些地震诱发的滑坡留下的后续地质灾害长期效应问题,其实也是全球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裴向军表示,“灾害调查工作还在进行当中,相关情况会实时通报。”

焦点1:

“6·24”茂县叠溪山体突发高位垮塌灾害是否跟汶川地震有关?

裴向军表示,汶川地震对此次滑坡有一定影响。从地震程度上讲,汶川地震发生时,此次地灾事发地虽也在茂县区域内,但是烈度不一样。茂县在汶川地震烈度是11度,而此次地灾事发地的地震烈度是9度。尽管都在一个县域内,地震所受的损伤程度是不同的。

裴向军曾做过调查,发现叠溪镇虽然没有很大规模滑坡,但是地震诱发次生地质灾害是很多的。1933年,叠溪镇曾发生过7.5级大地震。经研究及查询相关资料,证实目前的松坪沟就是一个断层通过的地方。在松坪沟内的堰塞湖,就是1933年这场大地震造成的。这场地震对当地斜坡的损伤,可以说比“5·12”汶川地震更严重。包括1976年平武、松潘7.2级地震,其实对这里也是有影响的。因此,事发地经常受到地震的影响,也是地灾频发的原因。

许强则明确表示两者有关系。他介绍,汶川地震对当地山体有震裂松动效应。在这之后,水、降雨都比较容易进入山体。这是地震灾区较为普遍的现象。“而震裂松动还与高层有关,我们叫高层效应,有些人也直接比喻为鞭梢效应。就像大家挥鞭子,鞭梢上的震动肯定非常强烈。”许强说,此次地灾发生滑坡的位置,在海拔3400米高以上的地方,所以它对地震的反应是相对强烈的。

此外,强震还有一个长期效应的概念。许强表示,汶川地震对当地的地质影响是长期的。他们曾通过对1996年台湾地震和1923年日本关东地震的大量资料研究,发现需要60年以后才会恢复到震前水平。许强建议,在汶川地震灾区,还应该做好长期防灾的准备。

焦点2:

多次地灾隐患排查,为何此次突发灾害未监测到?如何做好灾害防控?

许强表示,这是由客观原因造成的。专家们通过新磨村老村长了解到,该村建于1976年,不是汶川地震后新建的,所以并不存在选址排查的问题。其次,“5·12”汶川地震后,四川组织专业队伍,对全省地灾隐患进行了普查和调查。但为何这么多次详查、拉网式排查没有排查到此次地灾存在的隐患呢?许强介绍,此次高位崩滑发生在海拔3400米以上,离受灾村庄高差超过1250米,那里无人居住且山体陡峭,坡度在55到60度,人很难上去;同时,由于高山植被密集,受其遮挡,即使高精度卫星也难以拍摄到坡体变形——这意味着现有遥感手段发现不了隐患,传统工程地质勘探手段也难以开展。

裴向军谈到,目前,具有中国特色的防灾体系是群测群防,“这是我们成功防范过很多地质灾害最重要的措施之一,而我们也正在准备用高科技手段,比如卫星、飞机、无人机等,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的早期识别。”裴向军同时也表示,像新磨村新村组这种高位垮塌灾害,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来尽量避免灾害的发生,专家们也在想办法。

此次地灾发生后,6月24日,专家组已经成立了针对滑坡区或周边地质灾害隐患的巡查排查组,目前正在做巡查排查。“这是一个地质灾害高发区、易发区,没有地灾隐患是不可能的,我们要做的是,尽量把它‘抓\’住,提前防范。”

新闻推荐

“献血达人”李岩17年累计献血12000毫升让爱在你我他之间流动

在工作中,李岩安心本职,积极服务安全生产,实现了安全行车30万公里。生活中,他坚持义务献血17年,用自身行动诠释了人间大爱的真谛。2008年汶川地震后,全国血液需求急剧上升,面对同胞危难,李岩先后3次献血,...

汶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汶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茂县山体垮塌: 是“内伤”而不是“皮肤病”)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