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等出来的是命运,拼搏出来的人生更加精彩!”这是汶川县政协委员陈双成的一句口头禅。
19岁时因意外导致右腿粉碎性骨折、左腿高位截肢的陈双成,不仅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还通过成立大樱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羌绣加工专业合作社等方式带动身边的残疾人共同脱贫奔康,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
创业:因梦想而努力
1977年,陈双成出生在汶川县雁门乡索桥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初中毕业后,陈双成先后当过农民、电站工人,19岁时,因为意外,导致右腿粉碎性骨折,左腿高位截肢。他曾经有过轻生的念头,但在医生的医治下、在亲人的关爱下、在朋友的帮助下,陈双成慢慢战胜了懈怠的情绪,开始安装上假肢,经营自己的生活。而后,他开过小卖部,办过“录像茶园”,但都失败了;创办服装店,在生意最红火时却遭遇了“5·12”汶川特大地震,多年努力毁于一旦。
2010年,灾后恢复重建的汶川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党和政府支持农村产业发展。陈双成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机遇,决定在老家发展水果产业。他先动员全家把荒废的10多亩土地整理出来,后又流转承包了40亩土地,全部种上甜樱桃、红脆李、青脆李、糖心苹果、西梅等果树。几年下来,果树收益越来越好,销路也越来越广。为将村里的各种水果整合销售,陈双成成立了雁门乡双成大樱桃种植专业合作社。
“我们合作社现有社员7户,种植大樱桃面积超100亩,明年就是盛果期,按照今年的市场价估算,每亩收入1万元以上不成问题。”陈双成乐呵呵地说。
奉献:帮助更多困难群众
陈双成通过创业实现自我价值,解决了自己的温饱问题。在资金宽裕时,他不是想着自己和家人享受,而是想到了社会上更多的残疾人和困难群众。
在创办雁门乡双成大樱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初期,陈双成就帮助了身体残疾、家境困难的同村群众朱德红,发动其通过种植大樱桃脱贫致富。
为帮助更多的贫困残疾群众,2014年,在党委、政府以及残联等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陈双成申请成立了汶川县肢体残疾人互助协会。“目前协会已有成员50多人,下一步还打算在县内每个乡镇发展会员,向全县宣传残疾人互帮互助、宣传党的帮扶政策等,帮助残疾人增收致富。”陈双成介绍说。
在汶川县肢体残疾人互助协会,互帮互助的故事有很多。例如,雁门乡过街楼村残疾人余福平和漩口镇残疾人陈代群,因为假肢坏了行动不便。陈双成得知情况后,立即联系了阿坝州残联的技术人员,请对方上门为两人修理安装假肢,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履职:做合格政协委员
个人的勤奋努力,让陈双成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2016年11月,陈双成当上了汶川县政协委员。
在不久后召开的汶川县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上,新委员陈双成在分组讨论中积极为基层残疾人“发声”。他建议,创新残疾人培训和就业模式,设立专用资金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
省政协“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启动后,陈双成又依托他创办的汶川依然圆梦羌绣加工专业合作社,举办羌绣培训三期,其中针对残疾人培训一期,培训残疾人10余人。培训后,合作社向残疾人提供绣片,他们按照合作社要求加工,合作社以每个绣片8~16元不等的价格支付劳务费用,让残疾人足不出户就有收入。
陈双成说,合作社之所以取名为“依然圆梦”,就是想告诉那些残疾朋友:身残并不可怕,有国家的好政策,有爱心人士的帮扶,再加上自己的不屈不挠,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作为县政协委员,陈双成还主动联系帮扶了贫困户余伯顺一家。余伯顺身患直肠癌,妻子高龄无劳动力,儿子天生智力障碍。陈双成计划为余伯顺一家提供苗木发展种植业。为加大帮扶力度,目前他正在思考进一步的帮扶措施。
□本报记者 周严国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高宇)6月19日,解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上,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铁路机场办专职副主任代永波介绍,备受关注的西成客专(西安至成都)将在今年9月30日开通运行。届时,从成都到...
汶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汶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