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疾控中心专家走进藏区为群众诊疗。
“中心卫生院设立了中医康复室后,我做了几次理疗,感觉很好。” 9月12日,石渠县洛须镇患风湿性关节炎的登秋巴登又一次前往镇中心卫生院接受中医理疗。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杨凡告诉笔者:“能新设这个康复室,要感谢我们的对口帮扶医院。”近年来,成都市大邑县人民医院和成都市金牛区人民医院对口帮扶洛须镇中心卫生院,大大提高了该卫生院的医疗技术水平。
2011年,《四川省民族地区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出台,四川省进一步完善对口支援制度,组织内地医院帮助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每年,四川省不少医务人员都要告别家人,行走高原,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推进健康教育。近3年来,已累计选派3300多名医务人员到藏区,诊疗基层病人90多万人次,示范手术8000多台次。
■何军 李忠良 石小宏 文/图
扶贫医生说:有机会还要上高原
9月9日,周后凤从高原回到内地已经9天了,但还是需要输液治疗,她说:“我是真想坚持下去,为高原的医疗做出自己的贡献,下次有机会我还要去。”
8月22日,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的药剂师周后凤等11名医务人员,来到色达县医院进行对口医疗帮扶,这也是她们年内第二次来到这里了。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周后凤头痛难忍,但她仍坚持战斗在医院药剂科,指导当地医务人员药品分类、何合理用药的知识。第8天夜里,她的手指、脚趾开始发紫,心跳加快,诊断结果显示她患上了高原肺水肿。8月31日,载着周后凤的救护车一路向成都飞奔,生怕耽搁了最好的治疗时间。
3月,德阳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的肖斌来到若尔盖县医院进行对口帮扶。刚来时,这里的海拔、气候都让他极不适应。头晕了一周后才慢慢好了起来。在县医院,他几乎每天都要查房,还要指导当地医生,一有空还要到乡村巡诊。9月10日,当笔者拨通他的电话时,他刚刚从若尔盖县巴西乡、求吉乡巡诊回来。“在乡村,除了给村民看病,更重要的是指导卫生院的医生。”肖斌告诉笔者,既然来到高原,就要尽可能多的为当地群众服务,多培养一些当地的医生。
目前,在四川省藏区的每一个县级医疗卫生机构里,都有像肖斌这样的医疗卫生人员,他们正努力推动高原卫生事业发展。
基层医生说:现在可以做好多手术了
1月4日,88岁的得荣县八日乡村民降错从得荣县医院康复出院。出院时,他动情地拉着医生的手连声道谢:“你们是藏族群众的好‘门巴\’。”两周前,昏迷的降错被家人紧急送到了该院。经检查,他患了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和低蛋白血症。经过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对口帮扶专家和当地医生3天的抢救,降错脱离了危险。“这几年在内地大医院的对口帮扶下,全县的医疗水平有了极大提高,像降错这样的患者,过去县医院是一点办法也没有的。”得荣县医院院长张志凯告诉笔者。
自从四川省启动对民族地区的医疗对口帮扶后,一批批内地的医务人员来到高原,逐步改变着高原的医疗水平。
得荣县白松乡的次仁彭措患结石性胆囊炎10余年,得知县医院来了成都专家,他便赶到医院,进行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告别了病痛。张志凯说,以前要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只能到云南大理去,费用高不说,还得有人陪同。现在,县医院就能做这样的手术,费用节省了很多。
2013年8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陈哲宇来到州医院,帮助该院肝胆泌尿外科进行了复杂半肝切除术等十几项手术,创造了甘孜州内临床医学史上多个第一。
医疗扶贫:对口帮扶内涵不断延伸
去年9月1日,省人民医院正式对金川县人民医院进行为期10年的托管,这也是省人民医院首次托管四川省民族地区的县级医疗机构。托管后,省人民医院将派驻优秀管理团队和技术团队入驻金川县人民医院,从管理、技术、医疗服务、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当地的医疗服务水平。
近年来,为加快提升藏区的医疗水平,四川省对口帮扶藏区的力度和形式内容都在不断升级和丰富。2013年以来,省卫生计生委将对口支援与医疗精确扶贫相结合,省级财政每年投入800万元,实现了内地与民族县对口支援“省市帮县”包干扶持。对口帮扶也从过去单一的医疗帮扶拓展为内地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疾控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对口帮扶的“五位一体”的全覆盖。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出现,省人民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为省级远程医疗服务中心,对以藏区为主的民族地区县级医院开展远程医疗指导建设和培训工作。去年,藏区县级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比3年前增长了6.15%,手术台次增长7.7%,新建临床专科60个,开展新适宜技术500项。
新闻推荐
深化对口帮扶 推动藏区发展 阿坝县若尔盖县党政代表团到德阳市对接 蒲波赵辉等会见
(记者肖盛雄)8月30-31日,阿坝县、若尔盖县党政代表团到德阳,就对口帮扶工作与德阳市进行对接。市委书记蒲波,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辉会见了代表团一行。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王华蓉,市委常委何明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