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阿坝州以农牧区“大民生”带寺庙“小民生”,以水电路为先导,统筹编制规划,整合项目资金,优化实施顺序,着力解决寺庙饮水难、用电难和行路难问题,进一步争取民心僧心,融洽党委政府与寺庙、干部与僧尼的关系,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努力构建全州寺庙管理工作新常态。近日,记者走进壤塘县各寺庙,感受了当地僧尼的新生活。
■王娜记者杨刚哈斯满
5月的壤塘,浓浓的春意迎面扑来。放眼望去,湛蓝的天空下,丛林苍翠,河湖相间,草地肥美,在这片得天独厚的土地上,四处挂满随风飘扬的经幡,一座座寺庙依山而建,犹如一颗颗璀璨的宝石,镶嵌在这高原林海秀城上。
如今,走在壤塘县的大街小巷,到处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感受最深的是“大民生带小民生”给僧尼们带来的节节攀升的幸福感。“日子越过越舒适,生活越来越幸福。”这是如今众多壤塘僧尼的真实生活写照。
昨日惠风过,今朝满眼春。近年来,壤塘县以“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为主线,“加快发展、改善民生、加强治理”三管齐下,坚定不移抓发展,千方百计惠民生,全面推进壤塘县民族宗教工作健康发展,切实为全县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和谐提供了保障。
自来水引进寺庙里僧人喝上放心水
拧开寺庙里的水龙头,白花花的自来水倾泻而出。煮酥油茶、洗菜、做饭……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让涓涓清泉流进了寺庙的水缸里,极大地改善了僧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
由于自然原因和人文习惯,壤塘县的寺庙大多都修建在山顶、半山腰或者是比较偏远的地方,僧人吃水和用水基本都是靠自己去周边水源地背回来。耿扎寺就是其中之一。
在饮水安全工程建成之前,僧人们喝的、用的水都是从山上自己接水管引下来的。“水管已经有几十年了,完全老化了。每当到了冬天,尤其是1月份最冷的时候,水管就会冻住,结上厚厚的冰,水管里也就流不出水来了。”耿扎寺民管会主任格洛对记者说,每当冬天结冰的时候,僧人们的生活用水就只能靠融化了的雪水。
在耿扎寺的院子里,僧人成力扎西正在用水桶接着干净清澈的自来水。“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用上了自来水,让我们不用担心吃水问题。”他告诉记者,工程修建时,他时常都会去施工现场转一转。“现在水管经过科学的规划后,埋得很深,再也不怕冻爆,工程质量有保障,我们用水才有保障。”
一个个寺庙安全饮水工程的修建,使涉及“饮水难”的寺庙彻底告别用水困难的问题;一项项惠民政策犹如冬日暖阳,让寺庙的僧尼们切身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
公寓楼焕然一新僧人住上新房子
清晨,伴着和煦的微风,记者一行驱车沿着蜿蜒的水泥路来到位于南木达乡的夏炎寺。依山而建的夏炎寺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宁静。
走进夏炎寺,碧绿的院中草坪上立着新型太阳能路灯,干净整洁的院子里,粉刷一新的僧舍格外显眼。一位年轻僧人说,今天天气好,他那年过六旬的师傅出去转经了。
夏炎寺民管会主任同桑告诉记者:“如今,寺庙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泥路通到寺庙门口,自来水接入寺庙内,这让僧人们生活非常方便,解除了僧人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可以潜心修佛。”
他指着寺庙门前弯曲盘旋而上的水泥路向记者介绍,以前寺庙门前是窄窄的土路,一到下雨天全是泥浆,僧人们进来出去都不方便,附近过路的村民也不方便。汽车和拖拉机根本开不上来,寺庙里的生活用品只能靠人工搬运。如今,政府为他们修建了水泥路,现在小车、拖拉机、摩托车只用几分钟就到了,村民和僧人的出行难题都解决了。
“力争通过3至5年时间,全县爱国爱教边远弱小寺庙均实现水、电、路‘三通\’。”壤塘县民宗局局长格西彭措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壤塘全县37所寺庙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都得到极大改善,一系列惠寺惠僧的政策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寺庙文化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僧尼的生活质量得到大力提升,僧尼潜心修行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地质灾害治理为寺庙安全“保驾护航”
在公生寺民管会主任求木作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公生寺边地质灾害治理点。站在山脚下,记者看到,边坡已经整治完成,工程用水泥、石头对坡面进行加固,不远处的坡面用钢筋或钢丝绳锚杆对坡体进行了加固。记者发现,该斜坡底部有切坡建房,紧挨着山体的是几座僧舍民房,很难想象治理前的危险形势。
据记者了解,壤塘县大部分寺庙均分布在山区,地质灾害的危险隐患突出。近年来,全县总体降雨量偏多、极端天气发生几率有所增加,壤塘县委、县政府主动与相关部门联系,加强协调,竭尽全力做好全县寺庙场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滴滴甘露润民心。“十二五”期间,壤塘县投资1764万元,组织实施了曾克寺、甲拉寺滑坡抢险救灾工程等14处地质灾害治理,公生寺的地质灾害治理,仅仅是壤塘县“大民生带小民生”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壤塘县先后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3800余万元:一是寺庙管理部门从2012年至2015年投入寺庙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800万元;二是县政府安排发改、交通、国土、水务等各部门就“大民生带小民生”投入寺庙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2000余万元,主要包括水、电、路、保坎、寺庙书屋、厕所、线路改造、危房维修、消防器材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绵阳援建寺庙基础设施建设46万元,包括新建斯跃武寺、扎西曲林寺厕所、垃圾焚烧池,曾克寺、日柯寺保坎项目。
社会保障全覆盖共享惠民成果
中午12点,在夏炎寺内,僧人桑吉仁青一边喝着酥油茶,一边看着中央电视台的《新闻30分》。
桑吉仁青是夏炎寺的僧人,自从壤塘县委、县政府将僧人的医保、低保、养老等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他已经连续领取了几年的低保。
“没拿低保前,总怕老无所依,现在有低保我就放心了,生活不发愁了。”桑吉仁青说。
在壤塘县对寺庙的“四通三进”服务中,不仅有通水、通电、通路、通讯,也包括广播电视、文化、社会公共服务进寺庙,社会公共服务是指养老、低保、医保等社会保障体系。
“僧人的医保、低保、养老等已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同时,僧人还享受与社区、居委会一样的社会公共服务。”壤塘县民宗局负责人格西彭措对记者说。
“现在,巡诊义诊医疗队不仅到我们寺庙来给我们检查身体,还给我们发放免费药品和宣传资料,提供健康咨询,真是太感谢他们了。”夏炎寺僧人扎西彭措告诉记者,巡诊义诊的开展,为当地的农牧民群众和僧尼解除了病痛,为他们送去了健康和温暖。
不仅是巡诊义诊,该县还在寺庙全面落实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确保寺庙僧尼全覆盖。免费为在编僧尼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从根本上解除广大僧尼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难有所解。
据壤塘县民政局负责人秦贵友介绍,近年来,壤塘县将符合养老政策范围的壤塘籍贯教职人员全部纳入居家养老服务范畴,按时足额予以保障。对符合居家养老条件的教职人员,在享受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老年津补贴等国家救助政策的基础上,可同时享受居家养老政策。
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制度正在悄然走近壤塘县各寺院,寺庙僧尼正在分享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果。
【新闻链接】
“十二五”期间,壤塘县深入推进全县37座寺庙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2002.63万元对全县寺庙基础设施进行建设,进一步完善提升了寺庙基础设施建设;围绕生产用水、安全饮水、科学治水,推进水利设施建设,通过行业专项、藏区项目及生态转移等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建设资金,铺设饮用水管道6万余米,妥善解决了全县30余座寺庙僧人的饮水难题;投入1200余万元,解决了全县37座寺庙通信问题;投资1764万元,组织实施了曾克寺、甲拉寺滑坡抢险救灾工程等14处地质灾害治理,新建格构锚杆(钢筋混泥土)1250平方米、挡土墙960米、防护堤350米及排导槽等。
新闻推荐
壤塘发展绽新姿高原遍地党旗红——壤塘县庆祝建党95周年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王娜记者杨刚哈斯满火红的七月流光溢彩,处处燃烧着一种炽热的情怀。在建党95周年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为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讴歌党的光辉历程,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铭记...
壤塘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壤塘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