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
□人民日报记者 刘裕国
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人才短缺是四川面临的“老大难”问题。为了让人才向“下”流动,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新政。这些人才“红利”犹如源头活水,浇灌着人才之花,开始在四川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结出硕果。
“以前乡镇干部削尖脑袋想往县里调,现在各种‘好事\’都向着基层一线来。”这是近日四川眉山市彭山区彭溪镇计生办主任叶文龙发出的感慨,“乡镇和基层一线的干部人才工作更安心了,干劲更足了!”
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一系列人才新政,激励引导一大批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十分重视藏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发展和援助工作,勉励援助干部人才,“进一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广袤大地上书写人生精彩篇章。”
“输血”“造血”并重,藏区人才由几万升至近20万
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85岁高龄的东尔单老人亲手为眼科专家雷春涛献上了哈达:“感谢雷医生免费帮我做白内障手术,让我重见光明。”四川省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雷春涛和他的同事为阿坝白内障患者免费做手术誉满藏乡……
基层教育卫生人才短缺,是四川的“老大难”问题。在不断探索、总结的基础上,2014年四川出台意见,规定省、市(州)属教育卫生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和管理岗位人员,原则上应从具有2年及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招聘,教育卫生人才服务基层还能获得奖励;对在乡镇工作、援助服务的教师、医生按年限予以累计积分,用于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专业技术岗位(职务)。新政一出,2014年当年就引导1000余名教育卫生专业人才到基层服务,支持基层招录补充3000余人。
除了引进卫生人才,近年来,四川在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上一直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光“输血”还不够,“造血”机制也得跟上。为破解藏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匮乏难题,四川一方面采取下派援助与上挂送培、岗位锻炼与能力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每年从全省统筹选派3000人赴基层开展援助服务,帮助基层培养培训3000名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持续推进藏区和贫困地区专业人才支持计划,2012年起,每年选拔50名左右藏区专业技术骨干到内地发达地区学习深造6个月,选派100名左右省部级专家赴藏区开展智力服务;2014年,四川还面向藏区、彝区和“四大片区”贫困县,启动实施藏区和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紧缺人才培养行动。
此外,在藏区普遍缺乏专家智力支持的需求导向下,四川统筹考虑全省藏区、贫困地区等地基层实际,2013年起就全面部署了全省专家服务基层工作。截至2014年底,四川共组织专家服务基层21532人次,下派科技特派员8001名,在当地建成省级专家服务基地16个。
(下转09版)
壤塘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壤塘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