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木周 实习记者 天杰
记者 杨刚 袁娜
冬日的壤塘,肆虐的寒风中夹杂着雪花,显得分外的寒冷。记者一行来到茸木达乡雪尔盖村,从家家户户烟囱飘出的缕缕青烟,给寒冷的冬季带来了丝丝暖意。
黝黑的皮肤,脸上始终挂着淳朴的微笑,黑色的羽绒服显得他整个人十分精神。这就是依西巴给人的第一印象。当记者第一次看见依西巴时,他正在和几名村民交谈着,只见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不一会儿,依西巴的笔记本上就已是密密麻麻、满满当当。
“自从依西巴成为我们村支书后,为我们干了太多的好事了,我们最信任的就是他。”说起依西巴,在场的老乡们无一不竖起大拇指。在依西巴的带领下,雪尔盖村产业逐渐发展起来,基础设施设备也不断完善,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
茸木达乡雪尔盖村距离县城45公里,村民大多都以放牧为主。而村里通向土地和草山的道路,一直都是依西巴的心头难事儿。“今天我准备再好好征求一下村民的意见,等到过段时间召开‘两会\’的时候,就把这个提案提交上去。”记者跟随依西巴走进雪尔盖村,刺骨的寒风让人不禁瑟瑟发抖,他却二话不说,只顾挨家挨户敲开村民家门,向村民们了解情况。
走进村民勒特家中,全家老小正坐在火炉旁聊天。当问到村里的道路交通时,他有些激动。“我们也很想出去劳作,但是道路不通,这就严重影响了我们牧民的生产和生活。”说起村里的道路问题,连连叹气、不住地一边摇头。
原来自从几年前,在国家牧民定居政策的扶持下,雪尔盖村的全体村民搬迁至牙格车电站坝子,但是土地和草山却在5公里外的老寨子日隆林场。“土地和草山就是我们牧民的全部啊!”因为去土地和草山的道路不畅,牧民本杜有一肚子的苦水要向依西巴倒。家里牛羊众多,每次来去的路不方便,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在我心中,事关村民利益的问题就是大问题,尤其是民生难题。”只见依西巴一边向群众耐心的解释,一边将群众反映的“行路难题”仔细地记录在笔记本上。“这次‘两会\’召开时,我会建议相关部门尽快落实完成我们雪尔盖村的行路难题,彻底改变我村的道路状况和出行条件,满足大家生产生活的需要。”依西巴向记者说起了他的议案。
隆冬时节的壤塘,河谷的寒风吹在脸上如刀割一般。在雪尔盖村电站坝子,河道两边都已结起了厚厚的冰。“这条河现在是枯水期,看着十分平静,等到夏天的时候,就很有可能变成一只洪水猛兽。”站在雪尔盖村电站的坝子上,依西巴指着眼前的河流对记者说道。
在采访途中,我们遇到了当地村民巴尔么。“夏天汛期来的时候,眼看着河里的水往上涨,我就担心这个坝子承受不住,洪水会冲进自己家里。”说起眼前的坝子,巴尔么苦不堪言。因为害怕洪水,他早就在房子四周铺好沙袋,以免洪水来袭。
“这条河下游有许多村,都面临洪水的威胁。所以必须要对电站坝子再加以维修,这样就再也不会担心涨洪水了。”依西巴告诉记者,这次去开“两会”,他会建议相关部门,给雪尔盖村电站坝子进行维修,保护沿岸的房屋、耕地,不再受到洪水威胁,群众也不用在汛期担惊受怕。
离开电站坝子后,冒着刺骨的寒风和结冰的路面,依西巴来到了棒托寺。“棒托寺属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我担心持续的降雨会影响房屋的结构,你看,现在寺庙的金堂已经出现了轻微的裂缝。”看着眼前的一条条裂缝,依西巴踌躇满志地对记者说。
长期生活在基层的依西巴,深知文物保护的重要性。“现在文化对于人们来说十分重要,文物是文化的支撑。只有把重要文物保护好,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历史痕迹。”谈起文物的保护,依西巴说了很多。他准备在这次“两会”上提出对棒托寺的保护和维修,希望能够好好地保护这些文物。
自依西巴成为雪尔盖村村支部书记以来,已经整整23年。如今的依西巴又成为了州政协委员。“我是群众选出来的,我就应该力所能及地为他们做事,我不能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现在我作为政协委员,就更应该多传递群众声音。”依西巴笑着对记者说,他还将把调研走访的情况进行整理。我们相信,这位州政协委员一定会把群众的心声带到即将召开的州“两会”上。
新闻推荐
■桑木周记者刘尚剑人勤春早耕耘忙。四月的壤塘,日渐复苏的田野散发勃勃生机,绿意无限。乡村道路上,载满农药、种子的车辆来往穿梭;田野里,修枝、耕地、背粪……农牧民按照自己的“日程表”在绿色大地...
壤塘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壤塘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