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桑木周
记者 杨刚 子琦 袁娜
绿意渐退的草原预示着深秋的来临。对于高原县城壤塘来说,以往要想在秋冬两季吃上自产的蔬菜,那是想都不要想的事。
但近日,在壤塘县菜市场,青翠欲滴、新鲜无比的豌豆尖、莴笋等蔬菜特别抢手。在周新的摊位前,前来购买新鲜蔬菜的顾客络绎不绝。
“一元一斤,一共五斤三两、五元三毛钱,您给五元,三毛就算了。”周新将蔬菜打包递给顾客,并麻利地把钱装进口袋。“本地蔬菜很好卖,经常一个上午进的货就卖完了,除了个人购买,很多餐馆饭店也在我这里拿货。”周新告诉记者,以前本地不产蔬菜,只有到外地进货,路途远、成本高、损耗大,每斤达到4元钱,要到10月低才上市。而且经过长途运输后,蔬菜卖相也不好。
“现在好了,当地也能生产新鲜蔬菜,不仅便宜,我们进货也方便。这些秋淡季蔬菜就是从热布卡生态效益农业示范园采购来的。大大丰富了人们的餐桌哦。”周新对记者说道,他一家就很喜欢吃自己卖的蔬菜,不仅因为蔬菜新鲜、更是由于蔬菜从不打农药而备受顾客青睐。加之节省了运输成本,所以价格也很实惠,每斤只要1元钱。
如今,壤塘的蔬菜不仅丰富了当地群众餐桌,而且卖到了成都,成为了都市百姓的“佳肴”。据了解,因为壤塘独特的气候条件,壤塘产莴笋和豌豆荚要比内地提早上市2到3个月。这也让成都的市民提早尝到了鲜。8月初,新鲜的豌豆荚、莴笋等就在成都的各大超市、蔬菜批发市场上“闪亮登场”。
记者从壤塘县农业局获悉,近年来,壤塘县狠抓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农业效益初显。成为了增加当地群众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在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有力驱动下,壤塘县农业发展已经逐步从一年一熟的青稞和豆类作物,拓展为现代蔬菜种植,一户户农业大户的建立、一个个特色产业基地的建立、一家家菜园子工程的打造正渐渐鼓起农牧民群众的腰包。
“壤塘县热布卡生态效益农业示范园已经完成了园区340亩莴笋,150亩豌豆荚、大白菜、莲花白,3亩高原山野菜、7亩新品种试验蔬菜的采摘、运输后销售工作。”据园区负责人——农业局丁站长介绍,园区500亩蔬菜核心实验示范基地预计可实现年产值6000元/亩,总产值300万元,5年实现总产值1500万元。热不卡村200名群众实现劳务收入48万元,5年可实现劳务收入240万元。
热布卡生态效益农业示范园以其规模和效益成为了壤塘县生态农业首屈一指的典型。通过典型示范,让群众“眼红心热”,从而提高了当地农牧民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据统计,今年园区将辐射带动农户种植蔬菜500亩预计可实现年产值4500元/亩,总产值225万元,5年实现总产值1125万元。
“真没有想到,我们平时吃点蔬菜都要靠菜贩从外地运进来,现在这个季节我们这儿自种的蔬菜不仅吃不完,还远销到成都。”“这都是政府调整产业结构的功劳啊!”在广大农牧民群众由衷地感慨中,壤塘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党的政策的驱动下有力进行,通过土地流转、基础设施配套、生产资料补贴等优惠政策,壤塘县引导和扶持村民开展自给性蔬菜种植,实施“菜园子”工程,并支持茸木达乡、岗木达乡、吾依乡有种植意愿的村民开展大棚蔬菜种植,通过扶持大学生村官和种植大户在宗科、南木达、石里等乡建立蔬菜种植示范基地,进一步推动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逐年上涨。
农业发达、农村繁荣、农牧民富裕,生态农业的无穷魅力在壤塘这片热土上尽情绽放。
新闻推荐
11月7日,在全国第24个“119”消防宣传日来临之际,壤塘县举办了全县首届消防运动会。来自全县8个参赛队近100余人参加包括水盆接力运水、双人使用干粉灭火器灭火等四大比赛项目。通过举办此次运动会...
壤塘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壤塘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