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颜天杰 记者 杨刚 赵原
5月的壤塘,浓浓的春意迎面扑来。放眼望去,一个个种植基地生机勃勃,成群结队的牛羊在草原上撒欢奔跑,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产业发展的画卷在杜柯河两岸铺展开来,农牧民的增收希望正在雪域高原升腾。
“高寒地带的农区土地产出低,‘含金量\’少”“草场退化严重”“牧民收入单一”“找不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路子,鼓不起群众致富的腰包”……年初,在全县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中,一条条事关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的难题从各乡镇、各部门汇聚上来,摆在了县委书记严华和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德发的桌案上。为打破这一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该县紧紧围绕“群众增收”这一中心目标,创新发展模式,积极优化产业区域布局,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使广大农牧民在产业发展中实现增收,全县经济保持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有力破解了当地群众的增收难题。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让“农”头高昂
春耕时节,水泵轰鸣声、斥牛声、喧闹声此起彼伏。来到蒲西乡大伊里村,映入眼帘的是整整齐齐的蔬菜大棚。田间地头里,农业局技术人员正手把手传授蔬菜种植技术。村民德拉告诉记者:“以前我们种植青稞、洋芋,一亩收入200元,在党和政府产业结构调整惠民政策帮助下,我们开始种植大棚蔬菜,收入增加了不少。”
在田间地头,忙碌于农业生产的身影中,不仅有身着当地民族服装的群众,也有佩戴着鲜红党徽的农业技术人员。手把手教技术,面对面解难题,点对点搞服务,在干部群众之间搭起了一座“连心桥”。“我们的办公室就在菜地里,我们的办公桌就在农田上。”壤塘县农业局局长杜万兵的一番话,道出了壤塘农业工作者的心声。
实践方能出真知。通过调查研究和反复试验,壤塘结合当地实际需求,积极引进高产优质莴笋、黄瓜、番茄、小白菜等蔬菜品种,大力发展大棚种植,极大地改变了牧区种植单一的现状。引进的一个又一个优良品种,为壤塘农区产业结构调整“闯”出了一条新路,为群众致富增收找到了一条捷径。
在谈到农业结构调整时,叶慧乡长掩不住脸上的笑容。他告诉记者:“今年是我们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至关重要的一年。我们打算按标准规范蔬菜种植品种,以提高农民的产品商品意识为导向,加快建设大棚蔬菜基地,全面发展‘菜园子\’经济,实实在在增加村民收入。”与此同时,记者还在县农业局了解到,今年,该县拟新建和种植蔬菜塑料大棚16个,种植黄瓜、番茄、辣椒等。每个棚涉及蔬菜种植补助、技术培训0.6万元。
一个个乡镇里,长势良好的菜地孕育着丰收的希望,一户户农家里,写在群众脸上的是增收的喜悦。“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在推动全县农业不断发展迈进的征程上,壤塘走出了一条生态农业富民惠民的特色发展之路。
推动畜牧业加快发展——让“牧”歌高唱
芳菲五月,清风拂面,水天一色。俯瞰壤塘大大小小的牧场,处处生机盎然,羊肥牛壮,牧民们脸上漾着幸福的笑脸……眼前的一切都让人深刻感受到该县抢占生态建设发展的制高点,推进畜牧生产规模化、生态化、产业化,提高畜牧综合生产能力,所呈现出的“畜”势勃发景象。
“今年初,我家投资了5万多元,引进了牦牛,牧业增收的信心更足了,这全靠党和国家惠民政策的支持。”家住上壤塘乡康垄村的东机谈及自家的发展,对党和政府充满了感激。
“畜牧业要增效、农牧民要增收”,年初成为摆在壤塘县委、政府面前的事关发展全局和牧民增收的课题。经过仔细地调查研究,壤塘专门成立了项目工程实施监管兼技术指导领导小组,加强对续建项目的监督、监管及技术指导,确保及时高标准地完成新开工项目的工程建设。继续推进绵阳援建暖棚建设项目,不折不扣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
一组数据,无声而有力:全县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项目总投资2163.475万元,完成牲畜棚圈建设108户,发放到项目实施乡草种32.5吨……每一个跳动的数字,无不体现着壤塘在推动畜牧增效,群众增收上的付出和汗水。
“力争全县牲畜出栏率达到20%,牲畜商品率达到15%;牲畜存栏每个羊单位贮青干草50公斤;畜牧业为农牧民人均增收120元。”当今年的目标写入壤塘发展的计划书,当一家家专业合作社在壤巴拉星罗棋布,当一个个家庭牧场逐步由试点走向成熟,在广袤富饶的草原上,一轮发展的朝阳正冉冉升起。
促进旅游业持续升温——让“旅”创新高
“老板,再给我来盘手抓肉!”今年“五一”期间,壤塘县宗科乡洛尔玛家的“藏家乐”里,来往吃饭住宿的游客络绎不绝,一派热闹的景象。“这几天就进入旅游旺季了,生意好得很,简直忙不过来。”“藏家乐”的火热得益于壤塘县旅游业快速发展。美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文化,使得壤塘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单是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壤塘就接待游客1575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2.86万元,较去年有大幅提升。
行走在壤塘这片处处彰显自然之美,点滴体现人文底蕴的土地,神奇的香拉东吉圣山、海子山圣境、日斯满巴碉房,无不让人流连忘返。山中的流水声、游客的赞叹声、相机的快门声,让人不觉间醉在了其中。“在这儿既能吃到正宗的藏餐,又能体验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风俗,实在是太巴适了!以后我会推荐更多的朋友来壤塘玩。”来自成都的汪建峰一边拍照,一边还忙着发微博,“晒”出自己来到美丽壤巴拉的惬意。
蓬勃发展的旅游,离不开长期坚持推介。“酒香也怕巷子深”。旅游经济是知名经济、注意力经济。“省内省外的重要推介会我们几乎一场都没落下,宽窄巷子摄影展、壤塘画册制作发行等都是取得了良好效果。”壤塘县旅游局负责人刘惠告诉记者。今年,壤塘还将制作更加精美的宣传片、宣传册,完善县旅游网站,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吸引更多游客参与壤塘旅游事业。
石刻纪念品、壤巴拉唐卡、壤巴拉塑像……一个个旅游商品正在开发当中;标识标牌建设、从业人员培训、“农家乐”规范管理……一个个旅游服务环节正在不断提升。生态优先、文化打底,百花齐放、全域推进,“接待境内外游客25万多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亿元左右”这一目标摆在壤塘县主要领导的案头时,折射出的是高原秀城发展旅游产业、扩大旅游影响的信心和决心。
且持梦笔书奇景,日破云涛万里红。优美的景观展示着壤塘在发展中灿烂的笑靥,攀升的数据书写着壤塘在奋进中无限的喜悦,蓬勃的产业彰显着壤塘在跨越中巨大的潜力。如今,古老的壤巴拉大地响彻着奋力迈步全面小康的号角。
新闻推荐
本报讯(黄雷桑木周)省委第四巡视组于5月14日进驻壤塘县开展巡视工作,并于15日上午在壤塘县召开巡视工作动员大会。省委第四巡视组组长毛云辉、副组长王民等出席会议,州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程富主...
壤塘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壤塘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