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颜天杰 记者 刘尚剑 赵原
5月芬芳艳,满眼总是春。走进壤塘,处处绿树成荫,蔓草丛生,则曲河畔,瓜果溢香,生机盎然。在壤塘县各个村小幼儿园里,孩子们笑脸盈盈,尽情在园内嬉戏游玩,整个幼儿园笼罩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那么安详,那么温馨。
自《壤塘县十五年义务教育规划》实施以来,壤塘县在解决农村学前教育特别是牧区双语学前教育薄弱的问题上,砥砺奋进,过关斩将,“一村一幼”学前教育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基础设施、师资力量、教学质量大幅提高,为了,壤塘教育人用勤劳的双手托起快乐成长的期望。
记者驱车来到吾依乡章腊西西村幼儿园,在幼儿园老师罗继能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幼儿园,教学楼体南北朝向,空气流通,教室宽敞明亮,另有多功能厅、专业教学活动室等,水彩画、表彰栏、剪贴纸板……在教学室,五颜六色的作品装饰出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蹦蹦床、滑板、幼儿皮球……文娱活动区域内各式各样的玩具让孩子们沉浸在喜悦中;窗明几净的午休室,物品,被盖、床单叠放整齐;后勤室内消毒柜、冰箱等,食堂器材放置有序,最让人感到惊讶的是,孩子们大都说着普通话,主动亲切的和我们打起了招呼。
罗继能告诉记者,目前,学校有1个教学班,幼儿26人,基本都是5岁以下,教师和保育员3名。“当地村民很多都说藏语,孩子们接触普通话的时间少、机遇少,因此,我们在幼儿教学课上,每天用普通话和孩子们交流,也要求他们说普通话,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为孩子们接受义务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让藏区孩子在自家门口就能接受启蒙教育,这让当地农牧民群众看来,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以前,只有中心校才有幼儿园,旅途遥远,很多孩子更本就没机会上幼儿园,一直呆在家,大人劳作时,只好把孩子带在身边,耽误劳作不说,更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而今,温馨的教室、细心体贴的老师、干干净净的食堂……让越来越多的当地群众把孩子“寄养”在幼儿园。
“在村上读幼儿园,省钱、方便,不操心,既减轻我们的开支,又不耽误我们的劳动时间,政府统一给我们孩子免费发放书包、学习用具,党的政策太好了!”正在凭卡接送孩子回家的村民单真告诉记者。
去年9月,该幼儿园建成便投入使用,今年,又加大了幼儿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排水沟、围墙等已置办齐全。据了解,该幼儿园不仅每天都会给孩子做晨检、午检、保育、教学等工作,还会把孩子每天的食宿情况登记入册,家长接送需凭卡登记,而食堂菜源由政府统一配送,饭菜三天配备一标准,既保证了食品质量和安全,又保证了合理膳食。
朴玛是本村青年,能歌善舞,能说会道,去年,通过参加公益性岗位考试,担任幼儿教师。“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陪他们洗手、吃饭、上厕所……每一件事都做得仔细认真,绝不含糊。”朴玛告诉记者,“家长们信任我,信任我们幼儿园,我就要负责一定把孩子们照顾好,照看好,让他们拥有一个金色童年。”
吾依乡章腊西西村幼儿园只是壤塘县在大力推进“一村一幼”学前教育工作中的一个缩影,和该幼儿园一样,茸木达乡巴生村幼儿园、宗科乡加斯满村幼儿园、茸木达乡牙格车幼儿园……全县各村寨“一村一幼”已基本实现全覆盖,极大地满足了农牧民群众盼望享受优质学前教育服务的愿望。
据了解,今年,全县拟将实施全县13所村级幼儿园项目建设。其中新建1所,维修改造12所,估算投资325万元,按照《壤塘县十五年义务教育规划》,到2015年,该县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力争到2015年全县在园幼儿达到幼儿总数90%。
沐浴改革春风,享受民生福利。教育是社会民生之首,教育的一举一动牵动着藏区群众的心,壤塘县教育人真抓实干,砥砺奋进,扎实推进“一村一幼”学前教育等民生工作,彻底改变了“想教书没环境,想托幼没教师”的幼儿教育瓶颈,相信壤塘幼儿的明天会越来越美丽!
新闻推荐
■桑木周任千木初“大叔,不要担心哈,这种现象是经常会发生的,我们有办法让这些油菜幼苗重新长出来。”壤塘县农技站专家对身旁满脸焦躁的肉特大叔,并没有避而远之而是主动耐心地安抚,帮助寻找解决办法...
壤塘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壤塘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