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唐远勤
大凡上世纪六十年代未七十年代初出生的女孩儿都有一个亮晶晶的美丽记忆,那当然是个妙不可言的记忆,是由一张张亮晶晶的美丽糖纸拼凑起来。对于这些糖纸的来源却不是那么美妙,因为只有极少数是我们自己吃过的糖纸包装,绝大多数是我们从街上捡来的。才捡到的时候要不就是皱巴巴的,要不就是捏成一团的,这不要紧,我们把它放在清水中经过浸泡,清洗,舒展,然后再凉干,两两地夹在一本不常用的书里就成了。收集过后肯定是欣赏,于是课余时间我们就拿出来给同学显摆并互通有无。马尔康曾有一家食品厂,是阿坝州的州属企业,厂里要生产糖果,也有那种亮晶晶的糖纸。年级里一位同学有一回给我们带了两板簇新的糖纸。她把糖纸在阳光下一亮,引来了我们所有人的惊呼。
后来物质生活开始丰富,各种各样的小店在马尔康相继开张。步行街原来有一个片小店叫“思唯思我”,每天上下班几乎都要经过,不明白“思唯思我”这样一个古怪或者洋气的名字是什么意思,会招揽什么样的客人。要不是女儿非拉着我进了这片小店我会一直不明白下去。原来那片小店是专门出售各种各样糖果的,看来“思唯思我”是“sweet”也就糖果英语的音译,难怪我弄不明白。
小店面积不过十来平米,精致的货架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糖果,有国产的有外国的,可以算作琳琅满目。我细细瞅了一下价格,真是不斐,难怪女儿一进门就流露出羡艳与不舍!在女儿的目光中我们选了一小盒巧克力。
盒子是冰铁皮盒子,心型,心底部有塑料珠子做的提链,粉红底色上印着一位小公主,头戴钻石皇冠,身穿拖地长裙。打开铁盒子,9粒比鸽蛋小点儿的巧克力静静地躺在明黄色的缎面上,巧克力用金色的锡帛纸包得严严实实,像一颗颗黄金蛋子。
回到家里女儿自是爱不释手,好长一段时间也舍不得吃。待后来吃了巧克力,那盒子也成为她的饰品,挽在手臂上像个民国时期大户人家的小姐,扭动着细细的腰身四处招摇。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包装已经过度,并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但我们还能废物利用。
后来女儿长大了,学会了理性消费,对于那些精致包装的物品渐渐视而不见。其实这个时候我们已经能够明显地感觉到各种精美的过度包装接踵而来。
每逢年节,货架上随处可见各种各样包装华美精致的物品,在这些精美的包装面前我们既无所适从也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年节文化无限放大。
说到年节,中秋与春节无疑是最重要的日子,月饼与美酒当然就成了节日馈赠亲友的最佳礼品。月饼因为本身的特点不能长久保存,按理包装可以简单一点,但我们的生活却并不是这样。我们在各种各样的商场都能见到精致华美而坚固的包装,图案通常是花好月圆,是嫦娥奔月。这还不算,我们打开月饼盒,盒子里还会有小铁盒子,铁盒子的图案跟外面的一样。这还没有完,每个铁盒中放着一个月饼,月饼必然会是用塑料包装好的。这个时候你会不会想到中国古代那个买椟还珠的典故?是什么让我们做出买椟还珠本未倒置的可笑事儿?这对于一向朴实的中国人又有何用?
过度包装必然让我们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增加,也必然让我们加大对自然的掠夺。我们大家都知道自然资源包括可再生资源如阳光、空气、森森、水,以及不可再生资源如煤碳、石油、铁。不可再资源相对于人类历史来说几乎是不可再生的,用一点少一点,这就为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话题,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让我们的后代有望生活在一个平衡的生态环境中。
尽管如此,当我们翻开人类发展的进程,我们仍然会悲哀地发现,人类对于自然的保护是那么的有限而对自然的掠夺却几近疯狂。我曾有幸聆听了一位来自农业部门的专家给我们讲的许多关于食品安全、土地污染与有机农业的事儿。他讲那些事儿的时候并没有痛心疾首的样子,也没有铿锵有力的语气,但每一句话传达到我这儿时都变得声如洪钟,振聋发聩。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能从报纸杂志、电视网络上看到过许多关于环境污染的事件,2007年五、六月间太湖爆发的那场严重的蓝藻污染,让那波光粼粼的太湖上哪里还有“见你茫茫,我心亦茫茫”的诗意?
上小学时我们的老师告诉我们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物产丰富,但最新的信息告诉我们,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重重侵袭让我们的生存空间遍体鳞伤,生态脆弱区已经占到60%以上。
有一则广告叫“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这是一则保护动物的广告,这让回到我写作此文的初衷,现代人的礼尚往来中越来越多、越来越精致的包装已经成为环境的重负,包装材料掠夺着我们有限的资源,而回收的包装仅占生产的30%,大量的包装废弃物扔在了我们地球母亲的怀抱,再也不会成为我们亮晶晶与美丽的珍藏。
我们为什么不抛弃过度包装?“没有低级趣味的讨好心理就没有华美过度的包装”,让我们都摒弃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尽显中国传统的朴美,为拯救我们的环境为我们的地球母亲做点什么吧!
新闻推荐
■东周5月23日至7月4日,在州委的关心和培养下,我有幸参加了清华大学阿坝州优秀年轻干部递进培养计划第一期培训班的学习,倍感幸福和激动。“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清华是我仰慕已久,魂萦梦牵的最高...
阿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阿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