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新闻 马尔康新闻 金川新闻 小金新闻 阿坝县新闻 若尔盖新闻 红原新闻 壤塘新闻 汶川新闻 理县新闻 茂县新闻 松潘新闻 九寨沟新闻 黑水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阿坝州 > 阿坝新闻 > 正文

人民日报记者刘裕国梁小琴月的巴蜀大地秋高气爽满目生

来源:四川日报 2012-10-09 17:43   https://www.yybnet.net/

□人民日报记者 刘裕国 梁小琴

9月的巴蜀大地,秋高气爽,满目生机,汶川特大地震4年之后,这里处处彰显昂扬、磅礴之气。

产业提升波澜壮阔——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汽车、石化工业迅速崛起;

交通建设气贯长虹——4年投入4000亿,水、陆、空立体交通四通八达,“西部中枢”承载腾飞希望;

民生改善动人心弦——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新家园、新学校、新生活如期而至……

“四川虽然遭受了特大地震和一系列次生灾害,但我们始终坚持化危为机,围绕民生优先这个核心理念,不断推动产业再生性跨越发展,着力构建西部交通枢纽,推动四川在科学发展的大道上不断前行。”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说。

产业大发展

再生性跨越全面竞发

9月24日,走进德阳市东汽新厂区,1.5兆瓦风机叶片徐徐舞动,一栋栋蓝白相间的标准厂房,整齐排列,气势不凡。

4年前,东汽汉旺基地遭受地震重创。如今,投资50亿、占地2600余亩的新基地在德阳八角拔地而起,火电、核电、风电、燃气轮机、太阳能发电以及海水淡化设备成为新东汽的主体产业,创造了浴火重生后产业转型的奇迹。

新产业,新结构,新起点。加快转变,追赶跨越的四川人正借产业转型重塑经济版图。

恢复重建任务全面完成的2011年,四川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4年翻了一番;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8928.8亿元,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雅安、阿坝6个重灾市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均超过22%,39个极重和重灾县(市、区)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骄人成绩的背后,是四川坚持以工业强省为主导,确立“产业兴省”战略构想的生动实践;是四川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产业发展优势加快建设西部经济高地的雄心壮志。

大灾之后的成都,产业带动形成新的财富凹地。世界500强企业已有243家落户成都,如今正向“国际电子信息产业有重要影响力城市”的目标进发。

按照科学发展的思路,四川传统产业中的重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也被赋予新的内涵。

目前,东汽、东电、二重、东锅、宏华及其带动的1500余家机械加工配套产业群,占据德阳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震后的“重装之都”,新能源、节能环保、低碳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目前,全国60%以上的核电产品、40%的水电机组、30%以上的火电机组和汽轮机都由德阳制造。

而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三台县佳禧印染公司,“高精尖”让企业产品走出了国门。董事长胡志强说,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专家叶光斗教授最新的印染科研成果已被运用到厂里,具备红外线识别功能的布料已正式投产,国外订单堆了一大沓。

产业振兴的种子,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至2011年,四川全省2440户规模以上震损工业企业恢复生产,4989个生产力布局与产业调整项目全面完成,国家级、省级工业园区实现倍增……在全面完成产业重建任务的同时,灾区各地坚持调结构、转方式,发展振兴步伐既快又稳。

交通大突破

蜀道天堑变通途

构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四川交通建设快马加鞭。4年间,全省交通建设累计完成投资突破4000亿元,综合交通网总里程达30.5万公里,形成了包括7条铁路、9条高速公路和1条水运航道的进出川大通道。

2011年5月,广(元)陕(西)高速公路正式竣工通车,从成都出发北上出川,一路风驰电掣,全程高速,4小时到西安,20小时到北京;今年4月,总投资206亿元的川西南大通道雅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汉源库区两岸,天堑变通途。

早在2009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召开四川省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工作会议,对加快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

目前,四川正加快建设成绵乐客专、成渝客专、成兰、兰渝等19个铁路项目。建成和在建的铁路超过6000公里,位居全国前列。“十二五”期间,四川将加快形成西部地区铁路路网主骨架,路网规模达5万公里左右。

在重新审视四川水运资源的基础上,四川全面启动 “四江六港”建设规划——依托长江、岷江、嘉陵江、渠江四个水运主通道,建设川南泸州—宜宾—乐山港口群和川北广安—南充—广元港口群。

2011年11月18日,泸州港铁水联运首趟班列正式开行,泸州港成为全国内河第一个铁路直通堆场的集装箱码头,年运力可达1000万吨,实现铁水联运、无缝对接,开辟了四川物流新通道。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 7208万吨,集装箱吞吐能力由2007年的5万标箱提升到现在的100万标箱。

航运业 “百舸争流”,民航业同样“鹏程万里”。2012年7月28日,成都双流机场T2航站楼正式试运行,两个航站楼的面积之和达到42.8万平方米,双跑道双航站楼的规模,可满足全年5000万人次的旅客吞吐量,80万吨货运吞吐量的需求,成为中西部第一、全国第四大机场。

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到“天堑变通途”,从“西部终端”到“西部中枢”,从“四川自用”到“西部共用”……承载着腾飞的希望,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主体骨架正在加速形成,大交通格局呼之欲出,“蜀道难”的千古喟叹,正在变成“蜀道通”的美好现实。

“十二五”期间,四川还将投入8453亿元,形成11条进出川铁路大通道、18条进出川高速公路大通道,基本建成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与周边省会城市兰州、西安、贵阳、昆明、武汉形成4小时交通圈,与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形成8小时交通圈。

民生大改善

再还人间一个锦绣巴蜀

打乒乓、练太极、下象棋、练书画……9月25日上午,安县社会福利中心,老人们享受着休闲娱乐带来的快乐与惬意。

这所现代气息浓郁的社会福利中心,由福利院、光荣院、救助站组成,占地38亩,是四川灾后新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之一。2010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已入住200多位老人。

万事民为先。震后,四川省委、省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位,围绕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要求,把住房、教育、卫生、饮水、就业等民生项目摆在优先位置,突出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一组数据映衬着四川民生事业的飞越。2011年,四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899元,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百分比5年缩小5.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28元,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百分比5年缩小7.2个百分点。2008年以来,四川投入4000多亿元实施“十项民生工程”,解决了一大批直接关系群众利益的民生难题。

与前几年相比,今年四川的民生工程涉及面更宽、受益人群更广,更多资金将用于帮扶困难群体,各市(州)都把新增财力的50%以上投入到民生领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公共服务上。

四川新农保试点工作启动两年来,覆盖范围不断扩大。2011年,全省新农保参保人数达到1439.3万人,缴费人数达到960.6万人,高于全国60%的平均水平。

“感冒了,去医院看病,只需一元钱。”绵阳市三台县永明镇卫生院,试点推行的 “一元钱处方”,不仅开全省先河,找到医改新路径,还把面临生存困境的卫生院盘活了,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称赞。

四川以艰苦卓绝、奋斗不息的精神,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力,弘扬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创造了“恢复与发展相融合”的新模式,用“科学发展”的丰硕成果,向历史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 “四川答卷”。

(原载2012年10月8日《人民日报》)

新闻推荐

“1+1”心联行动带爱奔跑5年

118间心联小屋助灾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本报讯(记者江芸涵)由中华慈善总会、中国教育学会发起的灾后青少年心理援助联合公益行动(简称“1+1”心联行动)已经带着爱奔跑了近5个年头。12月26日,记者...

阿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阿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人民日报记者刘裕国梁小琴月的巴蜀大地秋高气爽满目生)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