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扶贫发展中心公布阿坝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评估结果
本报讯(记者 石小宏)9月21日,在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五年规划验收总结大会上,受国务院扶贫办委托对阿坝试点工作进行绩效评价的中国扶贫发展中心宣布了评估结果:阿坝试点圆满地实现了试点规划目标,在扶贫开发和大骨节病防治上取得显著成效。
为全面、客观地分析评估阿坝试点实施情况和试点成效,今年4月,国务院扶贫发展中心聘请专家组成评估专家组。5个月来,专家组在多次实地调研、广泛座谈交流和深入研究试点资料的基础上,形成了最终评估意见。
评估意见从6个方面反映了阿坝试点工作的完成情况。
试点强力带动农牧民增收脱贫,缩小了地区间收入差距。试点实施后,试点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持续、稳定、大幅增加。截至2011年底,农牧民人均收入较试点前增长93.8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显著高于四川省平均水平和全国平均水平;与四川省及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相比,地区间收入差距在持续、明显地缩小。
试点加速了扶贫对象脱贫步伐,试点减贫作用明显。试点地区贫困人口由2008年的344042人下降至2011年底的209525人,三年累计134517人实现脱贫,年均减少44839人,贫困发生率由2008年的49.56%下降到2011年的29.8%。按照人均纯收入2300元新扶贫标准,2012年阿坝州仍有扶贫对象20.95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0.06%,脱贫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试点显著提升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试点地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保障水平,较试点实施前显著提升,部分指标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试点有效遏制了大骨节病新发。试点实施后,阿坝地区大骨节病检出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临床检出率和X线检出率均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同类型地区水平。以上两方面的数据表明试点采取的大骨节病综合防治措施,有效地遏制了阿坝地区大骨节病新发。
试点明显改善了贫病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试点实施后,阿坝地区病区村和贫困村基础设施、生存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病群众的住房及配套设施修缮一新,人居环境明显优化,村容村貌取得翻天覆地的改变。特别是大骨节病患者通过综合、差别化的救助和帮扶措施,生活状态发生显著变化。
试点总体上实现了高效率的运转和管理。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放大系数和拉动系数分别为3.34和1.32,放大效应和拉动作用明显。试点资金使用结构合理,资金分配与规划目标和任务基本一致,有力地支持了相关任务目标的实现和完成。但财政扶贫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偏低,使用重点需进一步突出。通过试点投入带动群众自筹和资金整合,显著加大了试点的投入力度,资金实际投资完成率远高于规划设计。从试点建设内容完成情况来看,规划确定的九大建设内容,全面建成并达到预期目标。
新闻推荐
[民生·圆桌]均衡配置资源力促教育公平主持人本报记者江芸涵嘉宾成都市教育局局长吕信伟阿坝州驻泸州市树风职业中学驻校教师文莉萍记者:2008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教育助学民生工程,以办好人...
阿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阿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