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阿坝 今日马尔康 今日金川 今日小金 今日阿坝县 今日若尔盖 今日红原 今日壤塘 今日汶川 今日理县 今日茂县 今日松潘 今日九寨沟 今日黑水
地方网 > 四川 > 阿坝州 > 今日茂县 > 正文

绵竹清平的

来源:德阳晚报 2019-10-31 23:44   https://www.yybnet.net/

欢欢喜喜过羌年。

□文/图冯再光

羌历年,羌语称“日美吉”,意为“羌历新年"、“丰收节”。羌族把羌历年也称作“过小年”,那么大年呢?当然是春节。羌历年为每年农历十月初一。羌历年是羌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位于九顶山南麓的绵竹市清平镇,至今也保持着过羌历年的习俗。

茶马古道,印记历史变迁

清平,古时叫“氐羌城”,据《茂县志》记载:“民国29年,区公所从土门迁往东兴,辖东兴、富顺、白马、太平、清平5乡36保。1950年建土门区,1951年清平、太平划出”。清平历史上被土司统领的痕迹从史料上得以证实。

这里,山高林密,物产丰富。绵远河上源的崇山峻岭之中,有一条茶马古道直通羌藏地区。直到2008年5·12特大地震前,茶马古道上,仍有骡马队歇息的松肩台遗迹,古道两旁还有并排的石土磊台及石梯路上的“拐爬子”及拐窝子印。地震之后,这些痕迹随之消失。

清平地理位置特殊,是这条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自古以来,羌、藏与汉族商贾经常穿梭并休憩于此,经历朝历代的拓展,清平逐渐形成了闻名遐迩的物资集散地。

据羌汉山歌传承人孟开金收集的史料显示,这条茶马古道最初形成于秦朝,到元世祖至元五年(1268年),茂州太守蒙哥华来到氐羌城(现清平)巡察,将一个较大的庙宇——岐山庙扩建成驿馆。也就是这一年,氐羌城改为东路乡,后又改为胡夷阁乡。由于此地是羌人聚居之地,官府设有州衙和土司署衙二衙门。这种设置,可以说是我国少数民族与官府共同治理一个地区的较早尝试。民族内部事宜,一般由土司署衙解决;执行官府律令,则由州衙实施。这种“联合治理”一直持续到清朝末年都未更改。

明洪武十一年(1378)朝廷下令置茂州卫,治所在今茂县境内。当时茂州卫直辖胡夷阁乡(现清平)。然而,乡里人却不太喜欢胡夷阁这个名字,私下都把此地称作“大坝乡”,其原因是,乡里的集市原本是冲积坝子,集市上那条大街,在民间也称为大市坝街。当时大坝乡为县级乡镇,土司、乡总都为七品官。由于镇守羌藏汉要隘十分辛苦,兵士有家难归,朝廷专门派女兵上山和屯兵壮丁结婚,羌汉结合也始于此时。

清雍正后期,茂州卫升为直隶州。此时,大坝乡的官府仍是总爷制和土司制相结合。

据说,清同治五年,慈禧太后大兴土木,川西道台为讨好慈禧,令茂州州补官杨天良为督办,在大坝乡伐皇木,并在二衙门挂起了皇木镇牌子,大坝乡遂被称为皇木镇。清同治十二年,又改皇木为小东乡。

清光绪29年,茂州张知府将小东乡重新改为大坝乡。

民国二年(1913年),茂州改为茂县,仍将小东乡(今清平)设为屯兵之地,全乡总人口达二万余人。山民以打猎、采药、伐木、背运木材、烧木碳、养牛羊等为生。

1935年,由于此地土匪猖獗,官吏贪赃枉法,致使民不聊生。茂县公署专员沙铁瓦(藏族理县沙加地人氏),力图治患治乱,他在乡保长会上说:“我们这里,清除匪患和贪官才可有太平!我看,就把清除的清字为头,太平的平字为尾,改大坝为清平吧”!清平,随之得名。

羌汉交融,伴生文化特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四川省人民政府考虑到清平乡远离茂县一百多里山路,交通十分不便,茂县难以管理。而清平距绵竹较近,有利发展,遂于1951年将清平划归绵竹县管辖。清平的羌族人在那片青山绿水间仍然继续种地、挖药、放牛羊,自由自在地唱着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山歌。

此地羌、汉民族杂居的迹象处处皆是。其中人人会唱的羌汉山歌,仍包含着古老羌族的风俗。羌汉山歌于2007年被德阳市政府评为市内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又于2018年被四川省政府以《九顶山山歌》之名,拟定为四川省第五批非遗项目。

从《九顶山山歌》的曲调规律中,我们仍可分辨出羌汉山歌与四川民歌的区别,也能感觉到羌、汉两种文化符号的相依相存。从歌词及舞蹈动作中,我们不难看出羌族文化、习俗的传承与弘扬。

时光递嬗,羌族遗风仍在

改革开放后,清平羌族所有的传统节日逐渐恢复,清平的羌年,自然是最热闹的节日。2000年后,清平因羌汉山歌名震川内,政府不仅把九顶山山歌、羌族年看成一种难得的文化资源,还对羌族习俗的收集整理给予了大力支持。

2008年6月,“羌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2009年,“羌年”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清平一系列不同季节的羌族传统节日也处于恢复阶段。

由于历史原因,清平的羌族人在服饰方面也趋向汉族,除过羌族年或为客人表演节目外,他们平时已很少穿戴羌族服装。然而,清平的羌族人依然保持着本民族的习俗,汉族人也十分尊重羌族人的习俗及文化,长期以来,这块土地上的羌、汉民族和谐相处,情如清流绵长,生活平静而又平安。清平二字,道尽这里的淳美。

近二十年中,清平的羌、汉文化及生活方式相互影响,互为交融,羌族年、羌汉山歌、羌汉餐馆、羌族山货、羌寨民居得以彰显,清平,已经形成了羌汉特色文化山镇。

在羌族年这天,人们载歌载舞、欢庆丰收。男女老少也都穿上色彩鲜艳、工艺考究的民族服装,举行一系列传统活动。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汉族人,也把羌年视为自己的节日,他们也兴高采烈地穿上羌族服饰,与羌族亲友共同欢度羌年。

羌历年,也吸引着大批远方的客人。一些熟知清平的美食家,也会驱车来这里过羌年,因为,清平的火儿炕腊肉、土豆糍粑、长年糕(又称脚板馍)、大年糕(五谷杂粮加腊肉丁)等美食过年才有。走的时候,客人几乎都要买一大包土特产塞进车里。

清平羌族人喝咂酒的仪式及过程与其他羌族聚居地无异。开坛时庄重肃穆,老人带领全家先要跪拜祖先和诸神,然后再开坛。坛子一开,酒香扑鼻而来。老人先盛上一罐,添上凉开水,献给众神,感谢祖先和诸神对他们的佑护之恩。喝咂酒时,座位依人的年龄从大往小排列,老人发话后,众亲才可将吸管插入酒坛开始吸吮咂酒,敬老之风,代代相传,千年不变。

每逢羌年,清平山镇一片喜庆祥和,亲朋好友互道祝贺,相互迎请……九顶山山歌队,会在这个节日里为来客表演一系列民族特色节目,用羌族民俗节庆礼仪与歌舞表演相结合的形式烘托羌年盛况,并为宾客献上羌红,同唱《献红歌》:

八方的贵客,四方的亲朋哟,羊角花儿开,山花开满山哟,羌家有传统,亲朋先献红哟,

羌红贵人戴哟,羌红贵人戴哟,哟哟哟,纳吉纳噜哟。

“纳吉纳噜”为“吉祥如意”的意思,是羌族人民相互问候的用语。随后,传统歌舞悉数登场,独唱、合唱、对歌、民族服装及劳作工具展示、器乐演奏、木鼓舞、农耕舞、爬刀山、下火海、推杆,篝火原生态锅庄等节目让人目不暇接,展现了清平儿女自强不息、感恩奋进的精神风貌。

新闻推荐

茂县离退休干部 捐助8名单亲家庭大学生

本报讯日前,茂县住成都市、郫都区、都江堰市和茂县本部的离退休老干部在党支部及“自管会”的组织下,捐款8000元,为8名单亲...

茂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茂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绵竹清平的)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