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娅 记者 袁娜
“过去我们富顺镇,传统种植业、养殖业一直形不成规模,致富找不到抓手。现在,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发展起了集体经济,以后老百姓致富可就指望它们了。”茂县富顺镇党委副书记孔军欣慰地说道。
近年来,茂县富顺镇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贫困村脱贫“摘帽”的硬指标和强村富民的“金钥匙”,大力推进村集体经济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切实增强了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
白芨治“穷根”
脱贫路上奔小康
5月的茂县富顺镇微风相伴,气候温润宜人,在该镇鱼听村白芨种植基地里,白芨花星星点点悄然绽放,微风拂过紫色的花朵迎风摇曳,煞是好看。“我们这气候湿润,海拔1400米,特别适合种植白芨。”孔军介绍说。
鱼听村位于茂县富顺镇西南部,处于高坡和半高坡地带,平均海拔1400米,年降水量734毫米,气候温和,山清水绿,环境优美,但村民多以传统农业为生,经济收入并不高。如今,这一现象有望得以改变。
“我之前一直在外打工,照顾不到家庭,现在政府出台了这么好的扶贫政策让我们发展白芨种植,在家门口就可以致富了。”说起种植白芨,鱼听村村民孙运虎自信满满地说。
去年在县级帮扶部门以及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的大力支持下,鱼听村划拨村级产业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试点补助资金12万元,用于扶持中药材(白芨)种植项目,种植白芨4亩,投资10万元。在利益分配方面,鱼听村采取按比例分红的办法,所得利润的40%划归全体村民所有,其余56%利润作为村集体经济提存资金及中药材种植的流动资金,4200元的党员***资金打捆入股中药材种植项目,占股4%,股权归6户贫困户所有。
鱼听村村委会主任何世兵给我们算了一笔账:种植基地今年可分苗,出售种苗,按照目前种植规模4亩约10000苗,按照市场收购价每苗2元计算,可获取利润2万元;4年后收根茎,平均亩产预计达200公斤干货,按平均200元/公斤的市场价格计算,每亩预计可实现产值4万元,总计实现增收16万元……
在党员***示范项目推进过程中,鱼听村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优势,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方面做文章,通过“村集体+合作社 +贫困户”的运作模式,指定村“两委”会成员为直接管理者,充分发挥村级干部和村级组织在扶贫攻坚中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不断增强村级组织的造血功能。
种下“摇钱树”
深山探出致富路
“这些果树都是2013年种下的,今年就可以挂果了。”在鱼听村大坪林果种植基地,该村村民曾忠正在地里锄草以便果蔬能更好的生长。
看着长势喜人的果树,曾忠欣慰的同时也给记者讲述起了鱼听村过去的场景:“过去我们村主要种植玉米等农作物,村里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土地没人种就慢慢成了荒地,村民的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
如何支持和带动集体经济发展,如何让外出务工的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致富,如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这些都成为了摆在村“两委”面前的现实问题。
“近年来我们经过考察发现,随着市场对核桃、红脆李、青脆李的需求量增加,其市场价格也不断攀升,种植核桃、红脆李、青脆李的市场前景可观。”何世兵告诉记者。于是,鱼听村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科学管理、效益优先的原则在该村大坪发展起了特色水果种植基地。通过林地流转,2012年至2013年鱼听村发展以红脆李200亩、核桃550亩为主的经济林果750亩,实现推动林果产业,带动相关产业,提高经济收入的目标。经过4年的建设,目前基础设施基本构建成,果树已达到初果期。
“经济林果进入盛果期后,红脆李产量2000公斤/亩,价格10元/公斤,200亩红脆李产值将达到400万元。这条路既能壮大村集体经济,又能让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何世兵激动地说。
“村里有了产业在家门口就能挣钱,一年算下来也有不菲的收入。”谈到未来的致富前景,曾忠更加坚定了种植果树的决心。
借着扶贫攻坚的春风,富顺镇村集体经济发展迈出坚实的步伐。目前,富顺镇已形成以生猪、中药材种植、果蔬种植为主的集体经济产业。
新闻推荐
(张娅先超清海记者庄媛文/图)草长莺飞四月天,踏青出游好时节。当前,茂县辖区山花绽放,牟托、坪头、甘青等羌寨山村成为鲜花的海洋,桃花、杏花、李子花等让行走在乡间小道的游客仿佛置身画境。由于气温...
茂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茂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