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由四川交响乐团和省川剧院联合举办,演出所有收入将用于岩窝寨村扶贫。岩窝寨村是传统的羌族聚居村,因地处深山,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是典型的贫困村。去年,根据安排,四川交响乐团负责定点帮扶该村后,为其确定了“借助位于通往九寨沟旅游路线上和保存完好的羌族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旅游”的发展思路。
省文化厅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卢廷俊介绍,在进行扶贫任务划分时,省文化厅专门安排下属的四川交响乐团、省川剧院、省曲艺研究院、四川人民艺术剧院4个院团,负责定点帮扶包括岩窝寨村在内的分布于九黄旅游线上的几个村,借助院团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当地优势,打造出一条文化旅游扶贫线。
深山里藏着文化宝藏
位于海拔米以上的岩窝寨村风景优美,抬头可见连绵群山,低头可见宝石般的湖水,遍地山花野草、彩林阳光。但由于受自然条件限制,每年月到次年3月,村里几乎都是大雪封山,全村的经济来源主要以中药材种植和牦牛养殖为主,由于地处九黄旅游线上,且靠近松坪沟旅游风景区,偶尔会有游客进村旅游。
去年底,四川交响乐团小提琴手涂佳进驻该村开展驻村帮扶。经过调查走访,涂佳发现岩窝寨村保留了较为完好的羌族原生态传统文化,村民自发成立羌族原生态多声部合唱团,在传统节会等进行表演。
原生态羌族多声部以二声部民歌为主,次为三声部、四声部民歌,是一种羌族原始古老的无乐器伴奏的演唱表演形式,演唱的乐曲古朴典雅、抑扬顿挫、奔放激越。
涂佳以村里的羌族原生态多声部合唱团为基础,精心编排节目,在今年7月羌族传统“转山会”上,村民们的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村民们也初步尝到传统文化和旅游结合带来的甜头。
原生态演出“搬”上大舞台
“转山会”后,四川交响乐团开始策划到成都举行一场大型演出,让更多人听到岩窝寨村的原生态民歌。“我们多次派出乐团的优秀演员到村里采风,并对村民进行指导。”四川交响乐团副团长吴灵峰说。
月日至日,经过几个月筹备,《山魂》——羌族原生态多声部活态展示公益演出在省川剧院上演。连续两晚,多人的演出大厅座无虚席。时长1个多小时的演出,全部由岩窝寨村村民完成。村民们用歌声和舞蹈,为观众展现羌族群众劳动、祭祀、嫁娶、战斗等场景,还有羌笛、口弦等羌族非遗项目展示。
演出中,今年岁的纳马须扮演了不少重要角色。这不仅是她第一次在这样正式的大舞台上演出,也是她第一次到成都。看到羌族原生态文化受到观众喜欢,纳马须感到既惊喜又自豪。
涂佳介绍,演出收入的多元门票将全部用于岩窝寨村扶贫之中。更重要的是,不少观众将演出照片、视频及观看演出的感受发到网上,已有人看到这些内容后打听去当地自驾旅游等情况。“演出成功也大大增加了村民的自信心,正在讨论如何进一步打造他们的原生态文化。”
打造文化旅游过境线
“《山魂》——羌族原生态多声部活态展示公益演出,因地制宜地把文化和扶贫结合起来,收到了好的效果。”卢廷俊说,“将文化和扶贫结合起来的,还有由4个文艺院团帮助茂县打造的水龙节等民族节庆活动,效果都不错。”
卢廷俊表示,目的是通过文化旅游,搞活过境游经济,吸引前往九寨沟、黄龙的游客在途中“刹一脚”,在庞大的九黄旅游经济中“分一杯羹”,帮助贫困村实现“造血”。“目前已制定吃、住、游、乐乡村旅游消费体验品牌项目打造计划,并通过院团联盟,串联起各院团定点帮扶的村落,进行一体化打造。”
据了解,由省文化厅帮扶办策划的乡村文化风貌塑造、乡村文化一村一品打造、乡村文化能工巧匠培养等项目,已列入省“十三五”文化发展专项规划草案。
新闻推荐
产业帮扶出“实招”、使“真劲” 东坡区援藏干部进入“状态”快本报记者 邱文清 李勇军
“老乡,你家的羌脆李今年收成怎么样?大概能卖多少钱一斤?对于今后的生产和销售,你们有啥想法和打算?”9月9日,进入藏区的第四天,东坡区对口帮扶茂县工作组的张豪,顶着藏区的炽烈阳光,深入该县石大关乡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