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文物
金沙遗址
西周之前,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
□生存状况
在采访中,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江章华提到,从遗址的时间段分布可以看出,古蜀先民从岷江上游的山地逐步迁到成都平原。在茂县营盘山什邡桂园桥的新石器文化遗存中,植物考古发现,这一时期的先民们以种植小米和黍为主,到了宝墩文化的早期,出现了水稻。江章华认为,这与成都平原的环境有关。成都平原是冲积平原,到处是水,不适合小米种植。而紧邻的长江中游的楚文化,是种植稻米的。古蜀先民们向长江中游的文化学习了水稻种植的方法,并改土造田,小规模种植水稻,“随着人们对成都平原多水环境的不断适应,人群逐步向平原腹心地区迁移,到了宝墩文化的中晚期,成都平原的腹心地区出现了大量密集的聚落。水稻的种植、食物的保障,带来了人口的增长。”他认为,人口的增长才带来聚落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社会才能向更复杂化的方向演进。
从宝墩文化开始种植水稻以来,成都平原长期保持着稻作、旱作混作的耕种方式,人们在山坡上排水好的地方种植小米,在平原便于灌溉的河边种植水稻。直到战国时期秦灭了蜀,李冰任蜀守期间修建都江堰治水以后,才有成熟的灌溉农业。
就算是小米,最初也是在西北地区开始种植的。在早期文化中,也能看出各个文化之间的交流痕迹。江章华说,“以小麦为例,小麦在西南地区出现的历史约为三千年,在西北出现的历史则有约五千年,很明显是从西北传来的。”当然,他也介绍,小麦其实是在更早时期,就在两河流域被驯化。至少从考古的资料来看,东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在很早很早时候就存在了。而除了农业,古蜀文化的其他方面也体现了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影子。
江章华补充说:“像冶金很明显就是从西亚传入三星堆的,冶金术最早出现在今天的土耳其,至今有约六千年历史。”动物驯化方面,羊、马最初都不是在中国驯化的,马是在欧亚草原上完成物种的驯化,羊则是在西亚地区完成的驯化。
当然,植物和动物的品种也变相说明了当时成都平原的气候特征。有专家推测,在西周之前,成都平原乃至整个中原地区,气候都比现在温暖湿润。一直到西周之后,气温普遍下降,植物和动物都出现了相应的变化。
江章华说,我们不能小看古人之间的联系和交往,在西北地区出土发现了南海地区的贝,三星堆文化不仅受中原文化、长江流域文化的影响,还受到中、西亚地区文化的影响。
先人们通过贸易也好,迁移也好,都共享了彼此的文明成果,共同为文明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华西都市报记者王茜
新闻推荐
其中一件是国内极为罕见的单体倚坐式托塔天王像■天府早报记者郑其“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读杜牧的诗句,历史上南朝时期佛教文化兴盛的景象便可浮现于脑海。位于下同仁路的原成都水...
茂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茂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