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阿坝 今日马尔康 今日金川 今日小金 今日阿坝县 今日若尔盖 今日红原 今日壤塘 今日汶川 今日理县 今日茂县 今日松潘 今日九寨沟 今日黑水
地方网 > 四川 > 阿坝州 > 今日马尔康 > 正文

让“水中老虎”重回野外,成为旗舰物种的担当 这场“追鱼马拉松” 他会一直跑下去

来源:成都商报 2021-01-27 02:33   https://www.yybnet.net/

野外寻鱼的李华 图片据受访者提供

就在大家争论鳟鱼和鲑鱼,到底哪个是三文鱼的时候,有一群人一头扎进无人区,追寻有着“水中老虎”之称的川陕哲罗鲑。“我们现在已经有了虹鳟,如果能实现川陕哲罗鲑的人工繁殖,那鳟鱼和鲑鱼我们就都有了。”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水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华表示。而他正是那群“追鱼人”之一。红星新闻记者 林聪

李华今年39岁,2004年7月参加工作进入水产研究所。大学学水产养殖的他,从2005年到2011年,一条鱼也没养过,一直在找鱼,一路找进了无人区。10年过去,2016年,李华以及团队寻找的川陕哲罗鲑野生亲本已经在人工繁育条件下产下第一代,“有种终于看到日出的感觉”。

去年10月,在雅安举行的四川省2020年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暨珍稀鱼类增殖放流活动,放流了60余尾川陕哲罗鲑。“川陕哲罗鲑是近几年圈子里最热门的鱼,肉食,体重可达七八十斤,有‘水中老虎’之称。”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所长杜军介绍说,该次放流是四川首次,在全国范围来说几乎也没有先例。川陕哲罗鲑上世纪90年代就很难看到,近几年野外仅四川有发现。

之所以能有这次放流,离不开一群追鱼的人,而李华正是其中之一。从川陕哲罗鲑曾经出现的地方找起,李华和同事从大渡河逆流而上。找着找着,李华和同事脚下的路断了。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李华第一次进入了无人区。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开始,李华和同事开始陆续捕到川陕哲罗鲑活体,但都不大,都在一斤以内。

这样的情况又持续了三年,2012年到2015年,在大渡河上游马尔康和阿坝县交界处,逐渐开始有大个体的川陕哲罗鲑出现。李华回忆说,他印象中最重的一尾雄鱼有18斤。10年了,川陕哲罗鲑终于被找到了。

找到川陕哲罗鲑只是一个开始。李华介绍说,川陕哲罗鲑每年开春开始繁殖。所以每次过完年,水产研究所的一个五到七人的团队就会进入无人区,寻找正在繁殖的川陕哲罗鲑。找到鱼,进行受精,拿到受精卵,前往马尔康的基地进行孵化育苗。等到鱼苗长到一定程度,再送出来继续养殖。

2016年,李华以及其团队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野生川陕哲罗鲑成功在人工条件下产下后代并存活,即原代种人工繁育成功。“还不能说完全实现了人工繁殖。”李华解释说,川陕哲罗鲑生长周期较长,8年才能性成熟,繁育下一代。也就是说,2016年出生的川陕哲罗鲑2024年才能繁育后代。等它们性成熟再繁育后代,才能算是完全实现了川陕哲罗鲑的人工繁殖。所以这场“追鱼马拉松”还没有结束,但对李华而言,原代种人工繁育成功,“有种终于看到日出的感觉”。

“不光是远期的商品价值,真正要做到‘放虎归山’,让‘水中老虎’重回野外,起到旗舰物种的担当,我们繁育的川陕哲罗鲑意义更大。”李华表示,川陕哲罗鲑在他眼里不再只是一条鱼,更关系到整个四川水产、渔业的发展。这场“追鱼马拉松”,他会一直跑下去。

新闻推荐

四川交投集团:勇当交通强省建设“主力军”

四川交投集团:勇当交通强省建设“主力军”2019年,汶马高速通达马尔康,实现21个市(州)政府所在地都有高速公路。成资渝高速...

马尔康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马尔康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坟墓搬迁公告2020-12-29 14:34
猜你喜欢:
哈休村的守望2021-01-15 10:37
评论:( 让“水中老虎”重回野外,成为旗舰物种的担当 这场“追鱼马拉松” 他会一直跑下去)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