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娟记者王和斌杨熙
走进马尔康市达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民惠民为民”六个大字引人注目,整洁的服务大厅内,工作人员正在耐心地为群众办理业务。一应俱全的设施设备,统一的标识标牌,整齐摆放的服务手册……达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是马尔康市高标准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深化社区治理机制改革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马尔康市立足“一核三治”精准把握社区规范化建设症结,探索构建“党建+服务+文化+共建”社区治理机制,不断转变工作方式、创新服务模式,引导社区居民走出小家,融入社区大家,丰富了党员群众生活,树立了健康向上的文明新风,社区面貌和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社区规范化建设取得实效。
一个社区构建一个“党组织‘条线’体系”
记者在马尔康市达萨社区绒兴家苑小区走访时看见,一块公示有党员照片、姓名和联系方式等内容的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牌匾格外醒目。
“我们可以随时打电话给服务牌上的党员,向他们寻求帮助,非常方便。”“他们积极调解邻里纠纷、带头打扫楼道卫生、劝导不文明行为。”“有困难找党员,能够充分感受到党员就在我们身边。”……绒兴家苑小区居民对社区开展的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活动赞誉有加。
“今天这家的下水道堵了,明天那边闹邻里纠纷,社区人多事杂、千头万绪,光靠社区干部很难全面兼顾。自从成立了‘大党委’、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很多事情解决起来就方便多了。”马江社区党总支书记蔡晓燕告诉记者,社区积极探索为居民办实事、解难事新模式。
据了解,近年来,马尔康市坚持党的核心引领,整合驻区单位优势资源,建立起3个社区“大党委”,并健全“大党委”协调议事、兼职委员述职评议等制度,实现主业聚焦、权责统一。同时,在党员人数相对较多、居住相对集中的院落、楼栋建立党小组16个、党员中心户22个,并悬挂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牌,通过让党员在楼道里亮身份、亮承诺、亮服务,带动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密切了党群关系,构筑起社区“大党委”、社区党总支、社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单元党员中心户“五位一体”的社区党组织“条线”体系。
一个社区设立一套“个性化服务方案”
“社区要有一定的载体、依托和形式,才能为居民提供便捷、周到、高效的服务。”为此,马尔康市把社区当作“公司”进行“品牌植入”。该市立足美谷社区“驻区单位多、行政资源丰富”、马江社区“文化氛围浓、群众基础好”、达萨社区“下岗职工多、服务设施建设滞后”等实际,分别确定了“亲民为民”服务型社区、“孝善和俭”文化型社区、“共建共享”和谐型社区三个主题,开展差异化主题社区建设。
在达萨社区,五点半课堂、户外工作者温馨驿站、居民健康小屋、闲置物品交换空间等服务区域的设置,充分实现了社区服务亲情化和居民生活的便利化。
“在五点半课堂上,志愿者们不仅会辅导孩子们完成作业,还会不定期开展文明礼仪培养等活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五点半课堂学生家长米道琴告诉记者。
美谷社区按照 “党建带共建、共建促党建”思路,由社区大党委“搭台”、党员“唱戏”,广泛开展“组织共建、党员共管、事务共商、难事共办、资源共享、和谐共创”六大行动,区域优势资源充分发挥,权责统一的共建共享平台全面建立。
马江社区组建“情暖夕阳”“爱心使者”“和事先锋网格”“勤俭家风传承”4支党员志愿服务队,每月深入居民点、文化休闲广场、社区坝坝茶等居民聚集地,组织唱革命歌曲、跳嘉绒锅庄、诵长征故事、观看红色影视剧等活动,形成了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倡导新风的良好风尚。
各社区都不相同,各社区都有特色。马尔康市为各社区打造符合实际的个性化服务方案,为社区居民搭建起精神文化生活的大舞台。
一个社区打造一个“1小时便民服务圈”
“现在,社区建设得这么好,我们老年人也想发挥余热,为社区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美谷社区退休干部班德斯满说。
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改建完成后,部分老干部、老党员每天都会到服务中心,组织开展老年人健身娱乐活动、为留守儿童辅导作业、打扫卫生……在老干部、老党员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义工也积极投身到服务社区活动中。
据介绍,马尔康市三个社区综合考虑功能布局,合理设置了“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打造“1小时便民服务圈”,开辟了党建服务、社会保障、民政事务、卫生计生、法律事务、文体教育等窗口,并实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考勤考核等制度,优化了服务资源,方便了居民办事。
在此基础上,马尔康市各社区统一配套了多功能会议室、网格中心、警务室、调解室、文体活动室、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妇女儿童之家、居民学校等功能区域。
同时,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原则,马尔康市将社区合理划分为23个网格,探索“互联网+网格”社区治理模式,建立起“1+5+N”网格化管理资料信息库和“3812”服务平台,通过线上收集居民需求、网格员或驻区党员8分钟内认领、线下12小时落实,实现诉求零耽误、服务无缝隙。
截至目前,马尔康市三个社区全部完成规范化建设,实现了以党组织为核心引领的“多功能、一站式、一体化”社区服务。今年以来,全市社区共接待党员群众13200余人次,居民共享“1小时便民服务圈”带来的便利。
新闻推荐
阿斯足,2015年,被组织选派到马尔康市马尔康镇阿底村担任“第一书记”。2017年,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全省贫困村优秀“第一书记”...
马尔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尔康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