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国华 文/图
壤塘,在印象中是属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最远的一个草地高原县。她就像一个深闺中的妙女,等待着我去撩开神秘的面纱。
8月份,壤巴拉节暨文化发展大会在这里召开,和其他一群朋友一道,有了机会到这个梦中的地方,去向这一方净土,曾经萦绕在脑海中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还有那随风飘动的经幡,都将一一展现。
壤山塘水圣洁地,一片净土悬天来。从成都出发,经都汶高速,沿途历经桃坪羌寨、米亚罗红叶景区,翻鹧鸪山隧道进入近70公里的梭磨河,再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州府马尔康市外环路经过,一路向着壤巴拉驰骋。
壤塘,地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西部,东邻阿坝县、马尔康县,南接金川县,西连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炉霍、道孚三县,北靠青海省班玛县。是红原、阿坝、金川旅游环线,也是藏羌文化走廊目的地,又是色达五明佛学院的必经之地。天地氤氲,山明水秀,艳惊四海,有林海明珠之美誉。宝刹古寺,法鼓声声,名播九州,有“小拉萨”之雅号。
这里山川形胜,毓秀钟灵。日斯满巴碉房坐落于距壤塘县城88公里的宗科乡加斯满山前台地的石波寨中,是一座非常典型的藏族传统民居碉房,始建于元末明初。在灿烂的民居建筑星河之中,日斯满巴碉房反映了藏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崇高的审美意识,堪称藏民族建筑艺术宝库里一颗耀眼之星。这里是四川省乃至全国发现的年代最久、规模最大、层数最多、建筑最高的藏族传统民居建筑。因此,它被誉为“藏族民房之王”。碉房背靠青山,前临绿水,左右两则是乡村公路、农田和石波寨,且坐西向东依山顺势而建。一种凝固了的文化,是能长期保存下来的一种文化形态。它静穆地站立在青山绿水之间,沐浴着日月光华,接纳着山川灵气,一石一木都浸透了藏族古建筑的雄风石韵,信手搬拾一块石片就能触及它数百年的石脉。它反映了藏族同胞豁达的气度、博大的胸怀和民族的伟力,是世界建筑艺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江山如画多娇娆,文墨芬芳代相传。康巴、嘉绒、安多和谐相融;噶举、宁玛、觉囊平安共生。人知为善,民风淳朴;宗教文脉,源远流长。新时器时代遗址,彰显先民拓荒呐喊;日阿塘寺法鼓经声,传承藏传佛教文化流变演进。鱼托古寺前,回绕晨钟暮鼓;尼庵青灯下,夜伴梵经切切。棒托寺石刻大藏经,栉风沐雨祈福众生;曾克寺彩塔林遗世卓立,阅尽世间冷暖沧桑。非物质文化遗产觉囊梵音,展现悠久神秘宗教文化风情。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蜚声中外,唐卡、藏戏、石刻、藏医药等民间文化艺术交相辉映。
行走在壤塘高原,但凡有树的地方,便有人家,有牛羊,有孩子,有炊烟,有生命……那些覆盖在海子山、尕尔玛山、贡尕山上的松柏直立苍穹,向蓝天索取伟岸,向生命索取郁葱,这些高原上的树木经风雪、沐严寒,顽强的生命力在一年又一年春夏秋冬的交替中轮回。
在壤塘无论走到哪里,随处都可以看到虔诚转经人群行色匆匆地在寺院外、佛塔四周、经幡地、神山下默然疾走……无论是男是女,是老是少,个个手摇闪亮的小经轮,一脸虔诚和郑重其事,没有丝毫的懈怠和不恭,只为转动手中那摇不断的虔诚。这不只是简单的摇动转经筒也是在摇转着自己的未来,自己的来生,祈求转来所有的时运。在摇转经筒的同时,还把经文誊写在织锦上,一面面的串起来组成五彩的经幡,悬挂于房顶、树间或山岗之上,在风中飞舞,也象征着永不停歇的咏诵。五光十色的经幡代表着自己五彩斑斓的期盼,展示着自己的信仰,也飞扬着自己的憧憬和希望。
一方水土,一种风情。在世世代代的生存繁衍之中,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壤塘民族文化艺术逐渐形成,经过不断的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今天的壤塘文化艺术已令人陶醉,盛开在这片广袤土地上的民族文化艺术之花,沁人心脾,璀璨夺目。
圣洁壤塘天蓝水碧,悬天净土牧歌悠扬。壤塘,这里有许多藏在深闺无人识的美景让你流连忘返,这片圣洁的高原正展开双臂等待你的到来!
新闻推荐
马尔康传真本报讯(陈冬)近日,省政协副秘书长李华峰带领省政协办公厅副巡视员张冬穗、省政协办公厅秘书处副处长蒋魏及相关委室工作人员来马尔康市调研“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推进情况。调研组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