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新闻 马尔康新闻 金川新闻 小金新闻 阿坝县新闻 若尔盖新闻 红原新闻 壤塘新闻 汶川新闻 理县新闻 茂县新闻 松潘新闻 九寨沟新闻 黑水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阿坝州 > 马尔康新闻 > 正文

马尔康尕兰藏戏:嘉绒藏戏的活化石

来源:四川经济日报 2016-08-03 22:58   https://www.yybnet.net/

□ 张志强闻钊强/文龙刚/图

马尔康、金川、小金交汇处的尕兰村,曾是过去茶马古道的一个节点。清澈的盘龙河从这里穿过,这里也是历史上党坝土司的所在地。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人文地理,让尕兰村除了拥有已列入非遗保护的《哈玛舞》《吉祥颂》等原生态的传统民族歌舞外,也是嘉绒藏戏(含傩戏)的重要传承之地。从已故的藏戏老艺人“罗尔依爷爷”到现在的新一代传承人罗衣尔头等,尕兰村的藏戏班一直生活在民间,默默耕耘,传承不息。

卓克基镇的演出

六月下旬,川西高原依然是春意萌发的季节,山坳间、坡坝上仍不时有大片正在盛开的油菜花,而在成都平原,新榨的菜籽油已经带着新香上市了。我们上午从成都出发,到马尔康时已差不多是人们该下班的时候。接待我们的老肖说:正好明天上午康巴卫视的走基层公益活动在卓克基镇举行文艺演出,尕兰村的藏戏班也要参演,我们一起去看一下。

25日上午,在卓克基土司官寨广场,二十名尕兰村的青壮年表演了藏戏中的一个剧目《哈玛舞》(又名《壮士舞》)。只见他们身上戴盔穿甲,背负藤牌,腰悬长刀剑壶,右手舞剑,左手挥弓,头盔上插着长长的野鸡翎,在鼓乐声中翻着筋斗,跳跃入场。每一次舞动都刚劲有力,每一次整齐的呐喊都浑厚有力,尤其是那长长的野鸡翎随风飘扬,显得既凝重庄严又威风潇洒。

演出完毕,还没卸下戏装的尕兰村村主任罗衣尔头在广场旁边的一个帐篷里与我们见面。罗衣尔头今年42岁,从小就跟着尕兰村嘉绒藏戏的老艺人罗斗布·罗尔依学习藏戏,不但是尕兰藏戏的重要传承人之一,也是现在尕兰藏戏班实际的组织者。

罗衣尔头说《哈玛舞》是尕兰藏戏中的一个重要剧目《阿尼郭董》中的一个片段,后来在演出中独立了出来,每逢喜庆和节假日都是必演剧目。郭董是藏族传说中远古时代下到人间降服地界妖魔的战神,阿尼则是嘉绒藏语对郭董的尊称。《哈玛舞》反映的是郭董率领部落士兵胜利归来时的庆祝场面。

阿吉拉姆和嘉绒藏戏

藏戏在藏语里叫阿吉拉姆,是藏族地区普遍流行,在祖国百花艺苑中独具一格的剧种。西藏及四川、青海、云南广大藏族地区的人民都普遍喜爱观看藏戏。藏戏在发展过程中因为地区及方言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流传在嘉绒地区的嘉绒藏戏主要分布在现在阿坝的马尔康、金川、小金、壤塘、红原、黑水、理县、汶川和甘孜的丹巴、康定及雅安地区的宝兴等地。这些地区历史上的藏戏班都有不同程度的鼎盛时期,但由于种种原因在解放前后都已停演,并大多失传。

藏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当时,蕃夏尔嘉莫查洼绒祁侵部落(今金川县境内)第二十五代首领克窝崩尔甲,与广法寺著名法师赞巴兰卡,为部落新落成的宫殿举行落成庆典,特从部落的色康庙和嘎尔安寨中精选了雍仲、年尔甲、兰卡初等数名能歌善舞的僧侣艺人,组建了“嘉绒促侵陆嘎尔巴”(藏戏戏班)。

该戏班在民间歌舞、傩戏的基础上,根据当地流传的历史故事和藏历年的传统礼仪“阿尼郭董”(降妖除魔英雄),创编了《郭董特青》戏目,并于当年的藏历牛月初十在供施法会和宫殿竣工庆典上演出。唐顺宗水贞元年(805年),嘉绒藏戏得到著名语言文学及编译大师毗若遮那的传播推广,并在原有促侵戏班的基础上又发展了绰斯甲(今金川周山)和赞拉、沃日(今小金县境内)等戏班,新创作出了《曲斯古赞里》《阿祁来》等剧目。从此,嘉绒藏戏不仅在祁侵部落上演,而且开始向当时的嘉绒十八部落流传。

藏戏起源及发展的另一种说法则是在十五世纪。当时的噶举教派僧人唐东杰布立志为众生谋利,要在雪域的多条江河上建造桥梁,他募集经费三年多时间,却鲜有所成。后来,他发现虔诚信徒中有生得俊俏聪明、能歌善舞的七姊妹,便召来组成戏班子,以佛教故事为内容,自编自导成具有简单故事情节的歌舞剧,并到各地演出化导人众、募集经费,最终完成善举。藏戏的雏形也在此期间逐渐形成。

为此,人们把唐东杰布视为藏戏的祖师,又因藏戏最初由美貌出众的七姊妹演出,人们又把藏戏叫做“阿吉拉姆”。“阿吉”意为大姐或女性,“拉姆”意为仙女。此后,经过更多民间艺人的加工、充实和提高,藏戏到十七世纪以后,逐渐形成了一套有着自己独特艺术内容和表演形式的民族剧种,在近现代由于各地业余自发剧团的演出很多,慢慢形成了各自的风格、特点及流派。

过去,嘉绒地区的藏戏戏班主要为金川县的祁青、绰斯甲戏班,马尔康的党坝、松岗、卓克基、梭磨戏班,小金县的赞拉、俄日戏班,理县的甲卡、斯大大戏班,汶川县的夺列戏班,宝兴县的穆坪戏班,丹巴县的巴底、丹东戏班等。早期的嘉绒藏戏班大都是民间戏班,逢节日或其他喜庆日子搭台演出。

清乾隆年间,嘉绒藏戏得到了松岗土司苍旺尔甲、梭磨土司若儿玛初、党坝土司则旺斯旦真的支持,将民间戏班改为官方戏班,由土司统一制作藏戏面具并组织演出。罗斗布·罗尔依当年就是党坝土司官方藏戏班的艺人。直到1956年,在民主改革胜利庆典上,党坝戏班还表演了《猎人与猩猩》《幸福种》等藏戏。

嘉绒藏戏的集大成者

作为民族戏剧的集大成者,尕兰藏戏在编导、表演、舞蹈、唱腔、对白以及服饰、道具、面具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艺术特色鲜明,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其因人定曲的唱腔、极具特色的服装和面具,以及乐队的伴奏伴唱,尕兰藏戏因其生动活泼、丰富智慧的藏族语言,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藏戏演出之前先在戏场正中挂一幅墨尔多山神的唐卡像,再由几名艺僧戏师念颂吉祥经、烧香奏乐(过去还会鸣枪)后,由一位戴“阿扎绕”面具的吉祥老人(全剧主持者)美言一番,来一段开场白后便宣布开演,于是,雄狮、猛虎、野牛、丑角等陆续登场,开场戏的主要内容是缅怀先祖英雄豪杰,赞美家乡锦绣河山;开场戏后引出正戏,正戏内容多为英雄降服妖魔、光明战胜邪恶和取材于佛经故事的劝人行善积德,或反映当地的生产、生活习俗;正戏毕后亦即尾戏。尾戏的内容一般为祝愿天下太平,五谷丰登、人畜兴旺、万事如意,并谢幕向观众致意。

戏剧表演中也有类似汉族戏剧中的旦、净、丑等角色,甚至还有男扮女装。表演中的步态则主要取材于当地民间的各类舞蹈和宗教神舞,步法有缓步、欢步、平步之分。缓步平稳如山,主要用于国王、高僧或年迈者等有威望和身份的角色;欢步如马奔驰,常为男性青年表演;平步平静似水,多为女性角色的步态。

剧中主角和动物需头戴面具。面具大都是贴布脱胎面具(贴布脱胎面具是藏族传统工艺美术,在制作过程中是在泥质胎膜上用加胶浆糊层层贴布成型,脱胎后经彩绘而成),也有少量的皮质面具。由于贴布脱胎面具质地轻,成型效果好,材料来源广,成本较低,易于保管,在当今藏戏中被广泛应用。武打设计主要取材于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其器械有弓、剑、刀、矛、盾、棍、枪等,表演技法有“九持”“六功”“七情六欲”等。

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尕兰藏戏的唱词和唱腔则根据当地山歌、民谣、说唱曲艺和宗教颂经等编排。作为说唱艺术的经典所在:正面人物的唱腔清脆嘹亮,反面人物的唱腔则显浑浊粗哑,群体配角的帮腔则委婉圆润;调式多为F、G、C、D等,板式多为散板。伴奏乐器由藏族民间的打击乐、吹管乐和弦索乐组成,并揉合了宗教法器的蟒简号、蒙古族的长号以及汉族的“三当七”(组锣)等。在演奏技巧上则为:打击乐——单击、轻击、重击、滚击等;吹管乐——循环换气,颤音、喉音等;弦索乐——挑、弹、指揉等。戏剧中的乐曲可分为开场曲、间隙曲、气氛音乐,鼓钹经等,藏戏作为宗教色彩浓厚的民间戏剧,鼓钹经一直贯串全剧。

尕兰藏戏现在保留下来的重要传统剧目有《吉祥颂》《老夫与少妇》《猎人与星星》《阿尼郭董》(又名《英雄战神降妖魔》)等,近年来尕兰戏班将原《格斯尖青波》中的部分竞技表演项目如《驯马记》《战刀竞技》《官刀竞技》《棍棒竞技》《桌上竞技》等,改编为有一定故事情节的剧目,纳入尕兰藏戏并上演。

“罗尔依爷爷”的传承和发展

精彩的文艺汇演结束了。在旁边演员休息的帐篷里,我们与尕南戏班交谈时发现,参演的尕兰村村民尽管辈分不同,无一例外,都尊称已故的尕兰藏戏的重要传承人罗斗布·罗尔依为“罗尔依爷爷”。

“罗尔依爷爷”在解放前便一直是尕兰藏戏的重要演员和传承人,一直到解放后,作为嘉绒藏戏的传承人,“罗尔依爷爷”为了抢救和传承尕兰藏戏,组织村里的年轻人学习和演出,手把手教他们学习嘉绒藏戏,今天的尕兰藏戏班就是在他一手培养的基础上传承下来的。

或许因为远离城市(从马尔康市到尕兰村即使现在也需要两个小时车程)及独特的地理位置,嘉绒藏戏才在尕兰村存留了下来。党坝乡尕兰村位于马尔康、金川、小金三县交汇处,地处群山之间的尕兰村中间一个宽阔的大草坝,清澈的盘龙河从这里穿过,过去的茶马古道曾经过此地,地理位置优越。这里是历史上党坝土司的所在地,藏戏老艺人“罗尔依爷爷”一直生活在这里直到去世。尕兰藏戏能够遗存传承至今也与那时党坝土司的重视有相当的关系。

马尔康的藏戏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逐渐恢复后,作为嘉绒藏戏发源传承地的党坝乡一直扮演着活跃的角色。1983年春节期间,党坝乡银射村、石家友村和闵多穆寺组织排演了《吉祥颂》《幸福种》等剧目,使嘉绒藏戏的演出活动又活跃起来,并深受群众喜爱。此后还有阿底等业余藏戏团一度活跃于民间。

1989年5月,党坝乡尕兰村自筹资金三千多元,不惜花费劳力和时间,在原党坝戏班的艺人吉尔嘎让布、列多布、罗尔依精心组织编排下,在该乡的首届民间艺术节上演出了《吉祥领》《英雄战神降妖魔》《老夫与少妇》《猎人与猩猩》等剧目,为一时之盛。

在党坝乡首届艺术节的成功演出,初步展示出其动人的艺术风姿。2003年,在阿坝州建州50周年庆典上,尕兰戏班应邀演出了《吉祥颂》《英雄战神降妖魔》等经典剧,赢得了与会者的称赞,尕兰藏戏进一步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

1992年12月9日-11日,在成都举办的“四川省嘉绒地区藏戏问题研讨会”上,“罗尔依爷爷”作为原党坝藏戏班最长寿的戏师,将他珍藏多年的嘉绒藏戏古老的藏文剧本带到了会场,有此为证,与会专家学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共同认定嘉绒藏戏是流传在嘉绒方言区的一个藏戏戏种。嘉绒藏戏的地位由此尘埃落定。在保护和传承嘉绒藏戏中作出重大贡献的还有党坝乡的文化干部若拉,他几乎走遍了整个嘉绒地区进行调查调研,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对嘉绒藏戏的发展沿革、剧目、戏班、表演以及艺术特色等进行了深入调研,为抢救和保护嘉绒藏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经过“罗尔依爷爷”等老一辈藏戏艺人的抢救传承,又在若拉等专家学者的挖掘研究及政府的扶持下,尕兰藏戏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2009年,中央电视台拍摄《东女国》纪录片时,尕兰戏班在松岗直波也配合演出了《英雄战神降妖魔》一剧。2014年,阿坝州电视台和马尔康县政府联合制作了口述历史纪录片《尕兰藏戏》,并在州县电视台播出。尕兰藏戏从此蜚声国内,被视为嘉绒藏戏的活化石。

我们在采访尕兰村团支部书记夏格甲时,他说,“作为年轻一辈,我对罗尔依爷爷的印象不深,更多的是从长辈的口传中知道他的事迹。”作为如今尕兰藏戏的演出骨干,夏格甲对传承和发展尕兰藏戏充满了信心。据他介绍,尕兰村二百多名村民中有五六十人可以表演尕兰藏戏,演出骨干有四十余人,但由于现在年轻人外出打工的较多,如果不是逢年过节,平时村子里的人很难全部召集齐,这次到马尔康参演的二十来人中有些便是临时召集回来的。虽然如此,夏格甲说:“我们藏族人天生能歌善舞,尕兰村的小孩从小便接触藏戏,耳濡目染,具有表演基础,稍加训练即可登台表演。”

尕兰村村主任罗衣尔头也说:“尕兰藏戏班除了参加政府文化部门组织的大型演出外,村里婚丧嫁娶或其他节庆日子也会组织小型的藏戏表演,还会参加阿坝地区及其他县乡或寺院组织的演出。”如今尕兰藏戏班的成员或在家务农,或外出打工,但只要一有演出机会,他们就会穿上戏装重返舞台。

藏戏来自民间,经过多年的传承发展,又回到了民间。这可能就是作为民间戏剧的尕兰藏戏的根本归宿。尽管演员可能变换,尕兰村的藏戏戏班却会一直存在下去。

(本版资料图片由马尔康市委宣传部提供)

新闻推荐

省交警总队发布春节大假全省路况信息 这些路段易结冰起雾

交警提醒:冰雪道路上决不允许脱挡滑行,不能紧急制动,上坡必须挂防滑链本报讯(卢学民记者李丹)2月5日,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发布全省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以及各旅游景区道路春节假期前夕的交通信息。交警提...

马尔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尔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情系大渡河2015-12-29 16:36
评论:(马尔康尕兰藏戏:嘉绒藏戏的活化石)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